改革“原地杵”、政策“中梗阻”、群众“心里堵”……近年来,在一些基层地方和部门出现一种改革举措“局部空转”的怪象。对此,亟需高度重视、切实改进。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改革举措“局部空转”怪象的病灶在哪里?又该如何破解,怎样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一些地方用传达文件代替工作落实。徐骏 作/新华社
“空转”是指机器设备在没有任何负载时“出力不出功”的运转状态,往往没有产出,还平添损耗。
何谓改革举措“局部空转”?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虚劲、做虚功、整花样、玩花活……表面热热闹闹、流程一个不少,实则无用无效。
先说文字性“局部空转”。有的地方“成绩不够、材料来凑”“能力不够、文字来凑”,总结汇报头头是道,看似动作、亮点不少,实则缺乏具体实际行动和有力有效措施,让干事创业、改革发展在“文来文去”、处处留痕中虚耗“空转”。
再看政策性“局部空转”。有的地方在关乎群众强烈诉求、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性问题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用“土政策”代替“好政策”,让决策部署、改革发展、民生福祉在文山会海、上传下达中“空转”。
更有不担当、不作为带来的“局部空转”。有的地方不愿、不敢直面问题矛盾,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打退堂鼓”。在落实改革举措上既不敢破除陈规积弊,又不敢向顽瘴痼疾开刀,更不敢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美其名曰“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在回应群众利益关切时,常常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却照样难办。
有的干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奉“压、拖、躲、推”为处事原则,遇事时,或以“了解了解”朝下压,或以“协调协调”往外推,或以“汇报汇报”向上交,往往大事小办、急事慢办、非办不可的事情敷衍塞责,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凡此种种“脱实向虚”的“局部空转”怪象,不仅削减了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实效,损害了干事创业的环境,也贻误了解决问题、改革发展的良机,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剧了政府履行职责“虚化”、政策落实“形式化”的不良态势,侵蚀了政府公信力。
▲一些干部面对民生利益问题“选择性失聪”。程硕 作/新华社
要想切实破除积弊,就不仅要看到“空转”这个表象,更要揪出其背后的深层次、根本性原因。
比如,作风不严不实,政绩观扭曲。有的党员干部政治觉悟不高、担当意识不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自保心态随波逐流,对待问题瞻前顾后;还有的只顾“爱惜羽毛”,以“谁也不得罪”为原则,不愿、不敢处理复杂棘手矛盾,解决起问题来避重就轻、避难就易。
又如,能力有欠缺,面对问题常露怯。一些党员干部宁愿“挂着空挡踩油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力欠缺,没法带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带着进步的思想解决问题,其政策理解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有所不足,自然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体现新作为。
再如,制度设计与现实需要脱节。一些地方和部门设计制度时,缺乏科学深入的调研论证,缺少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协商,政策成了“自说自话”;有的政策设计只有话术却拿不出制度,如隔靴搔痒、华而不实;有的搞“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的“一刀切”,制度缺乏精准性、系统性、协调性,难以执行落地。
此外,有的地方考核标准过于机械,也会导致政策执行“唯上不唯下”,形成“汇报好比工作好更重要”的不良风气,消解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改革“局部空转”。
▲扎牢制度的笼子,对庸政懒政动真格。朱慧卿 作/新华社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深水区。治理改革举措“局部空转”问题关乎党风政风,关乎政策制度执行落实,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用好政绩观的“试金石”。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能否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既善于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又能多做为打基础、利长远、谋发展的实事难事大事。
各地方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实施,明确改革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完善改革落实闭环机制,推动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
锤炼能干事的“铁肩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党员干部要拓宽眼界视野,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本领适配度,努力成为独当一面、胜人一筹的行家里手,真正把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转化为勇于涉险滩、敢于破难题、善于开新局的具体思路、实践本领和实际成效。
绘好体系化的制度“路线图”。制度是成事的前提和保障,政策执行与设计考验着智慧与执行力。
杜绝“局部空转”,就要杜绝在制度设计上“空想”。要靠扎实的调查研究实现政策与现实的双向奔赴。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才能将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消除“局部空转”,更要破除在制度执行上的“空谈”。要构建以事定责、权责明确、权利清晰、依法行政、协调联动的治理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崇尚法律、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的良好环境氛围。
眼下,有的地方和单位已在积极应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着力打消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切实破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激活了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一池春水,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值得推广借鉴。
也要注意,在“局部空转”这样的新表现下,隐藏着许多长久未除的老问题,仍需要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施压,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破“局部空转”,让改革“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