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重庆 巡游路演带来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2024-07-05 10:17:38  来源:华龙网  作者:陈柔洁 姬一鸣

听“巴山背二歌”高亢激昂的旋律在空中回响,看《翻山铰子》动静相济的舞蹈展现翻山越岭的豪迈。7月3日至4日,四川巴中携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川剧变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重庆洪崖洞、磁器口等热门景区进行巡游路演,带来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活动现场。华龙网 姬一鸣 摄
活动现场。华龙网 姬一鸣 摄

演出现场,川剧变脸率先亮相,每一次面谱的变幻都伴随着音乐的起伏,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伴随着“耶嘿……喂呀……”一声苍劲有力的呐喊,“翻山铰子”的演员们伴着音乐的节拍,挥动双铰,在现场左右腾挪,动作跌宕起伏,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而《巴山背二歌》激昂而深沉的旋律,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河流,缓缓讲述着巴中人民世代相传的勤劳与智慧,让人心生敬意。而在这一切的余韵中,再聆听一曲《早晚恩阳河》,那轻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曲调,仿佛带领大家漫步于恩阳河畔,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体验巴中独有的风土人情。

2  《早晚恩阳河》表演。华龙网 姬一鸣 摄
《早晚恩阳河》表演。华龙网 姬一鸣 摄
3 《巴山背二歌》表演。华龙网 姬一鸣 摄
《巴山背二歌》表演。华龙网 姬一鸣 摄

除了精彩的表演,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体验互动,游客们在演员的指导下,亲自尝试“铰子”的舞动,学习哼唱《巴山背二歌》与《早晚恩阳河》,深入体验巴中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现场还推介了一系列巴中夏季避暑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这种表演形式接地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群众,也让我们每一位游客成为了这场文化盛宴的参与者,我为巴中点赞!”

“‘翻山铰子’太有生命力了,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民间和地域特色。”

活动中,不少游客都被精彩的演绎吸引,驻足欣赏。来自广州的袁女士向华龙网记者表示,自己原本对巴中了解不多,但这次活动让她收获颇丰,“巴中真是一个宝藏地方,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赏红叶。现在巴南高铁开通了,去巴中旅游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观众互动。华龙网 姬一鸣 摄
观众互动。华龙网 姬一鸣 摄

据华龙网记者了解,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中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据悉,巴山背二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歌词多采用赋、比、兴等手法,多为上下句结构和徵调式,其旋律流长,节奏自由,声音高亢,风格粗犷,极具地域特色。

而翻山铰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产生并流传于平昌县龙岗乡、西兴镇一带,为汉族民间舞蹈代表,因表演时挥动铰子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形似翻山而得名。该舞蹈起源于傩戏,流传于民间,定型于明清,成熟于民国,分高台铰子、平地铰子、异形铰子等,是研究巴文化的活化石。

翻山铰子表演。华龙网 姬一鸣 摄
翻山铰子表演。华龙网 姬一鸣 摄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巡游和路演的形式,展示巴中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让更多人了解巴中、走进巴中。”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巴南高铁的开通,重庆与巴中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和深入,未来,巴中也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