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三峡游爆火,带来哪些启示

2024-05-08 08:53:39  来源:新华网

“五一”假期,游客在巫山县城码头依次登船,即将进入景区游览。新华网发(肖玉建 摄)

  新华网重庆5月7日电(王龙博)景区人山人海、游轮“一座难求”、短视频上榜热搜,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重庆文旅热度居高不下,但三峡游则需要用“火爆”来形容。

  “此前三峡之巅单日最高购票记录是9000多人次。今年‘五一’,游客数量连续两天都突破1.4万,相较历史最高记录增幅超过46%,‘火爆’程度前所未有。”重庆奉节三峡之巅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甚至有网友调侃“怕是连赤甲山都要被压矮几米”。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地处长江三峡腹地的奉节县接待游客94.19万人次,同比增长32.85%;巫山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0.26%,过夜游客同比增长42.71%。白帝城·瞿塘峡、三峡之巅、小三峡、巫山神女等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分别增长27.76%、74.77%、14.74%、10.11%。

  “近年来,三峡游呈现持续升温态势,但今年‘五一’确实是爆发式增长。”重庆某游轮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五一”期间的三峡游轮部分航次产品提前一个月就已全部预定,出现“一座难求”的景象。

  对国内旅游市场而言,三峡游并非新产品,但为何在今年“五一”迎来游客数量“井喷”?

  “兼具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的长江三峡受到游客追捧,契合当下以追求身心一体化体验为标志的高品质旅游新趋势。”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通达性改善,也大幅提升了三峡游的吸引力。

  来自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涪陵车务段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奉节高铁站到达旅客超过5.32万人次,巫山高铁站到达旅客达到3.78万。其中5月1日,巫山高铁站创下单日到达客流最高记录。

“五一”假期,白帝城·瞿塘峡内的《竹枝词》歌舞吸引游客驻足。新华网发(张建 摄)

  山水人文兼具成游客“新宠”

  “看到三峡壮丽的风景,心情非常舒服。”在巫山小三峡景区,游客张晟表示,这里山水雄奇,让人心旷神怡。

  长江最美是三峡。两岸奇峰陡立,峡中碧波荡漾,形成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700里长的三峡,也是“诗的峡谷”,李白、杜甫、元稹、刘禹锡等都在这里留下千古名句,塑造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词地标。

  罗兹柏认为,随着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希望兼顾自然和人文双重需求。“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国学热,则为文脉悠长的三峡再次走红带来新契机。”

  一部《长安三万里》的动画电影,让许多人对李白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充满向往。“小时候就学《早发白帝城》,如今身临其境,更能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 在奉节白帝城,游客张卢说。

  今年“五一”假期,在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身穿古装的舞蹈演员,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着《竹枝词》歌舞,仿佛重现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浪漫情境;在巫峡·神女景区,随处可见以神女文化、诗词文化元素,也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 “诗画三峡”。

《归来三峡》诗词文化实景演出(资料图)。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新爆点“出圈”引领三峡热

  梳理“五一”假期相关数据,三峡之巅、《归来三峡》诗词文化实景演出、三峡之光·情境夜游等一批近年来新打造推出的景区或产品,成为引领三峡游再次走红的“爆款”。

  在短视频平台,站在海拔1388米的三峡之巅观景台俯瞰瞿塘峡的画面,通常会吸引众多网友点赞评论。这个正式开放四年的新景区,如今已成为许多人游三峡的必打卡之地。

  今年“五一”假期,三峡之巅景区5天累计购票54410人次、接待收入304.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4.77%、66.24%,单日客流量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通过打造新看点、新亮点来带给游客新体验,成为许多传统景区再次走红的共同逻辑。” 罗兹柏认为,比如文化积淀深厚的甘肃天水,通过“麻辣烫”这一新“爆点”带动文旅全面“出圈”。

  近年来,围绕山水和人文两个特性,奉节、巫山等地不断丰富游三峡的形式与内涵。如奉节先后推出三峡之巅、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艺《归来三峡》等,巫山则推出“三峡之光”情境夜游,让游客在夜幕中乘着长江晚浪,欣赏神女崖壁秀等。

  如今,三峡游已经拥有水上、陆地、空中等立体式角度和游览方式,实景演艺、巡游快闪、剧本杀等将文化资源活化项目也层出不穷。杜甫草堂、中国诗词大会服务中心等一批新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

“五一”假期,游轮行驶在长江巫山段江面。新华网发(鲁作炳 摄)

  “泼天富贵”更需重视游客体验

  “五一”假期,三峡游在爆火的同时,个别景区准备不足、服务不尽完善也引发部分游客投诉。如何“接住泼天富贵”,成为三峡游面临的新课题。

  在网络平台上,部分游客表示“五一”期间游览相关景区中,存在 “转运能力不足让旅客长时间滞留”“卫生间等环境不佳影响旅游体验”“提示标识不够导致‘找不着北’”等问题。

  “资源禀赋、硬件设施并不直接等于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更不等于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罗兹柏认为,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三峡各景区在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下一步应更加重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品质化体验等方面提升。

  罗兹柏表示,应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加强客流量研判,以科学、精准、人性化为原则控制景区客流量。同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营造“全民旅游”服务氛围,以提升游客体验为旅游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