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大荣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吃上一口粉粑。
每年清明时节,又是酉阳人制作粉粑的季节,每到这时,居住在酉阳的土、苗山寨到处都弥漫着粉粑的浓郁香味,经久不息,沁人心脾。
粉粑又叫清明粑、三月三粑,这些别称都与其品尝的特定时节紧密相连。对酉阳土、苗儿女来说,粉粑不仅是一道口感上乘的美味佳肴,更是人们缅怀先人的精神寄托。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又被称为“鬼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于王羲之笔下文人墨客曲水流畅的风雅之事,酉阳的土、苗儿女在这一天选择以吃粉粑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吉祥。粉粑寓意着“粑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驱散鬼魂,保家人魂魄不散。
制作粉粑的工序其实也比较简单。先从野外采摘新鲜的清明菜回来(一种有着修长的茎和细长的叶子,全身长满白色蛛丝状毛,嫩叶顶端托着淡黄色花蕾,学名叫水蜜花的野菜),从摘回来的清明菜中选出嫩苗,用清水洗净后放入锅中蒸熟,待颜色变深、静置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和糯米粉、粘米粉后反复揉搓,直到米粉团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将揉好的米粉团分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包入馅料,馅料一般用豆腐、腊肉、野蒜、春笋均匀搭配,再轻轻按压成扁圆形。这时,一道当地的传统美食——粉粑,便成型了。
将灶台上锅里的水烧开,小心翼翼的把粉粑放入蒸笼中,然后盖上盖子,静静地等待着。不一会儿,缕缕清香伴着水蒸气就从蒸笼的缝隙中冒了出来,待半小时后,一蒸笼的粉粑就蒸熟了,诱人想香味扑鼻而来,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直诱你的味觉。
吃粉粑,是酉阳土、苗山民为了纪念死去先祖而特意制作的一种乡土美食。到如今,尽管科学战胜了愚昧,但古老的粉粑制作技艺依旧在乡间流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在农历三月三前后,清香软糯的粉粑包裹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成为人们走亲访友、交流感情的纽带。
粉粑,这一承载着深厚乡土情怀的美食,正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年轻的山民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新时代的创新者。他们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粉粑的制作中,使得这一古老美食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同的馅料为粉粑带来了更多的口味选择,创新的烹饪方式则让粉粑的口感更加细腻、层次更丰富,而独特形状的捏造,更是让粉粑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美感,吸引了更多远道而来游客的目光。
粉粑,酉阳人的乡愁。粉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一座桥梁,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有它所带来的那份独特的乡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