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合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 让历史文脉“活”起来

2024-04-25 09:12:31  来源:重庆日报

▲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合川

▲陶行知创办的古圣寺育才学校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

核心提示

三江汇流,天作之“合”。

合川,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而得名,更因钓鱼城保卫战改变欧亚战场格局而闻名。在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画卷中,巴濮文化、理学文化、龙舟文化、抗战文化在这里传承润化,理学鼻祖周敦颐、一代廉吏于成龙、川东蚕桑之父张森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少年英雄刘文学等名人志士,在这里积淀下厚重文化。

三江河畔,青山远黛,钓鱼城、涞滩古镇、龙多山等历史名胜美不胜收,知行合一的文脉气韵与家国合一的英雄气概早已渗透在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中。

文脉因“守正”而赓续,文化有“出新”方致远。当前,合川区正锚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大力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价值挖掘与传承,持续提升中国儿童画之乡、中国龙舟之乡等文化名片和卢作孚、陶行知、刘文学等名人志士影响力,持续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让更多历史文化瑰宝“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锚定一个目标坚定向前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2021年,合川成功创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第二个重庆中心城区之外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获得,正是合川厚重、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脉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钓鱼城“独钓中原”的英雄壮举,有涞滩古镇感悟禅宗文化的“千古禅韵”,有龙多山“巴蜀分界、佛道名山”的遗存古迹,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力量。

这里“自古人杰地灵,兴学重教之风源远流长”,理学鼻祖周敦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等人文巨擘灿若星河、闪耀至今。

这里三江汇流,成为少有的天赐之地、奇境之城。江畔的古街古巷,宛若活色生香的清明上河图;亲水的湿地公园,处处可感受江城风情,尽可体味杜甫留下的“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的人生旷达。

“厚重、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底气所在!”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合川锚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生活为导向,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加大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展示利用,努力交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高分报表。

一方面举全区之力推进钓鱼城遗址申遗工作,重点完成钓鱼城遗址的多元化价值研究、精细化考古发掘、实效化保护展示、国际化传播推介等工作,力争早日申遗成功。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重点完成《合川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评定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运行、专家顾问团队聘请及申报资料编撰等工作。

同时,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展示合川历史文化。开展合川文化溯源和集成梳理,充分提炼展示嘉陵江流域文化,重点挖掘钓鱼城军事文化、巴濮文化、龙舟文化等优秀文化深刻内涵,提炼周敦颐、卢作孚、陶行知等杰出人物人文精神。

丰富多彩的合川历史文化国际推介活动,持续开展的钓鱼城国际学术研讨会、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联盟系列活动等文化交流,让钓鱼城、卢作孚、陶行知等历史文化资源激发出澎湃活力,为合川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保护与活化“一体两面”

把钓鱼城打造成重庆旅游的一颗明珠

悠悠三江水,巍巍钓鱼城。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边有一场著名的襄阳之战,神雕大侠杨过抡起石头砸死了蒙军统帅蒙哥。实际上,真实故事就发生在合川钓鱼城。

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蒙哥兵临钓鱼城。这位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几乎征服了欧亚的蒙军统帅,却在钓鱼城遭遇军民顽强抗击,不能越雷池半步。1259年,蒙哥被炮风所伤而后身亡。蒙哥阵亡,迫使蒙古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钓鱼城这个只有2.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成就了古今中外最著名的一场旷日持久的保卫战。36年的坚守,钓鱼城下战蒙哥,震惊世界。

渐行渐远的刀光剑影,早已湮没于三江长河。今天的钓鱼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也是同时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殊荣的名胜景区。

2023年以来,合川区鲜明而坚决地提出:推进钓鱼城高质量发展!合川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钓鱼城申遗和创5A为抓手,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从加强统筹谋划、加强文物保护、提升景区品质、建立协同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钓鱼城历史人文价值、旅游吸引力、产业带动力。

具体来说,在争创国家5A级景区方面,聘请专业辅导单位,提档升级游客中心、旅游厕所、休憩设施、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现有陈列馆打造考古研学营,实施景区提升5大专项行动,完成“显山露城”、生态提升等17项景观提质工程,钓鱼城景区正式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

在遗址申遗方面,以钓鱼城遗址申遗为契机,推出吸引游客量、增强体验感的一揽子活动和政策,今年春节假期景区人流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游客获得感和景区美誉度的双向奔赴。范家堰、古地道、始关门、南一字城西城墙等4处遗址保护修缮完工并有序开放。举办“川渝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专家咨询会”,全力争取钓鱼城遗址纳入最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我们还新开辟了考古探秘等4条新游线,新开设‘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研学旅行精品课程6个,新布局钓鱼城元素打卡体验装置3处,新推出钓鱼城主题文创产品25款等,持续提升景区品质,优化游客服务。”合川区文旅委负责人介绍说。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钓鱼城景区实现接待游客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接待收入591万元,同比增长21%,均创历史新高。

挖掘激活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

传承弘扬卢作孚精神和陶行知教育思想

上善若水,合水成川。

近日,合川各地正陆续开展纪念卢作孚先生诞辰131周年暨2024年“作孚周”系列活动。在瑞山中学作孚厅内,一个个故事的分享,正展现着新时代的合川教育人追随着卢作孚先生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精神,不断书写新的故事。

卢作孚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者,素以“中国船王”名世。1925年,32岁的卢作孚在家乡合川筹办民生公司,短短几年后就完成了长江上游的航运界整合,开始了实业报国的征途。

抗战时期,身处大后方的民生公司积极参战,护送大量川军奔赴抗战一线。同时他率领民生公司冒着日军的轰炸,参与了气壮山河的被誉为“东方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挽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传承弘扬好卢作孚先生的家国情怀、崇高风范,就是对卢作孚先生最好的纪念,亦是当代合川人责无旁贷的本分。”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合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承弘扬卢作孚精神,新建了卢作孚广场,修缮了卢作孚故居、卢作孚祖屋等场所,让卢作孚精神一代代发扬光大。同时,确定自2023年开始,将卢作孚的诞辰日——每年4月14日所在的一周确立为“作孚周”,设置纪念主题,开展系列纪念活动,让卢作孚精神可观可感,激励引导着江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而合川草街凤凰山下的古圣寺,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首个育才学校旧址所在。

1937年,从国外访学回来后,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走进乡野,在中共南方局支持下,在合川草街这个山乡办起了战时育才学校,创造性地在平民中间推行教育试验,旨在改造国家文化落后的局面。

彼时的育才学校,由陶行知亲任校长,开设有文学、音乐、绘画、社学、自然、舞蹈、戏剧等学科。在这里,陶行知践行着他的“知行合一”教育思想,育才学校也由此成为他的又一个伟大杰作,从合川走向全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陶行知崇高师德的独特概括,成为奉献者的座右铭。如今,古圣寺旁建立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无数人走进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和育才之情。曾经的记忆和故事,仍在泽及后人。

合川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集大成的地方,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合川而言也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当前,合川区正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文化的时代新内涵,围绕“民主、科学、创造”主题词,提炼具有合川特色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践行模式,打造古圣村红色美丽村庄暨陶行知生活教育基地,让陶行知教育思想成为合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合川各行各业共同守护的区域精神名片,为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基础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强势赋能。

赓续千年文脉,绘就时代新篇。推动钓鱼城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卢作孚精神、陶行知教育思想,合川区“一城两人”文化名片影响力持续提升。一批批合川文化新地标,一个个具有合川辨识度、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让厚重的历史文化能够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一个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璀璨厚重的江城合川,正在新重庆建设中焕发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采!

贺娜 姚兰 图片由合川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