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垫江县太平镇牡丹村恺之峰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游人正在赏花。
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观赏佳期往往在农历三月的谷雨时节,因此被称作“谷雨花”。
然而刚进入3月中下旬,位于垫江澄溪镇、曹回镇的重庆鳌头牡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鳌头公司)油用牡丹基地就打起了拥堂,来自全国各地花卉市场的经销商日夜兼程赶到这里订货,一辆辆大货车排队等着拉花。
原来,垫江牡丹比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牡丹早上市整整一个月!这让鳌头公司总经理黄云林既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自2014年种植油用牡丹以来,他尝到了牡丹带来的甜头;苦恼的是,由于基地里牡丹鲜切花的数量有限,他不得不婉拒一些上门订花的经销商。
又喜又恼的背后,折射出垫江牡丹近年来的繁花似锦。除观赏外,牡丹花的花瓣可酿酒、可制糕、可“变身”为化妆品,花籽可榨油,根则可入药——目前,这一产业已实现从单一观赏向综合性产业转变、从药材种植向全链条延伸转变的融合发展。
从药用植物到万亩花海
3月25日,红的、白的牡丹花沿着明月山次第盛开,蔚为壮观。走进牡丹花海,让人养心怡情,流连忘返。
垫江的牡丹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牡丹的根即为中药材丹皮,千百年来牡丹只是垫江人制药养家的经济作物。直到2000年前后,垫江牡丹才逐渐由药用转为观赏。
“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牡丹,发展观光旅游。”垫江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该县牡丹种植面积有1.2万余亩,共有本地培育和外地引进的100多个牡丹品种。
不仅如此,该县的赏花休闲游还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3月、4月的油菜花、李花和牡丹、芍药,5月至9月的荷花和玫瑰,10月的柚花……
同时,通过文旅融合并举办垫江牡丹文化节系列活动,该县最初的短期赏花游已发展为经贸合作、文化交流、鲜果采摘等多项活动。
一花迎来香满园。牡丹花、李花等百花齐放的同时,村民的增收渠道也得以拓宽。“以前丹皮四五年才挖一次,平均每年只能收入几千元。现在我在景区打工,给牡丹除草、施肥,一年能挣上万元。”澄溪镇通集村村民陈淑兰说。
据统计,近3年,垫江牡丹文化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961.76万人次,年均增长17.64%,累计收入64.64亿元,年均增长13.49%。
“颜值”变“产值”
牡丹全身是宝:花瓣可酿酒、可制糕、可“变身”为化妆品;花籽可榨油,根则入药;花除观赏外,还能作为鲜切花进入鲜花市场。
记者在垫江县重庆糕美糕食品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牡丹花瓣与豆沙、白砂糖等被做成馅料,再包上面皮,烘焙成为牡丹花饼。
“以前,牡丹凋谢后,花瓣都被丢弃了。现在我们用它制成牡丹花饼。”该公司总经理曾凡平说,此项制作技艺在2017年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去年公司销售额超5000多万元。
通过深加工,牡丹花瓣有了很好的用途,牡丹籽也被加工成价值不菲的食用油,还相继开发出牡丹皂、牡丹花茶、牡丹花酒、牡丹豆花等系列产品。
同时,传统的药材丹皮也实现了转型升级,走向世界舞台。在重庆芝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一袋袋收购来的丹皮经过清洗、切割后,加工成中药饮片,漂洋过海销往日本等地。
数据显示,去年垫江的牡丹产业综合产值27.6亿元,共带动3.4万人增收。
鲜切花进入全国市场
别以为垫江牡丹的价值就已被“打干吃尽”了,鳌头公司又挖掘出了它的新价值——卖牡丹鲜切花。
2014年,黄云林在垫江澄溪镇、曹回镇等地流转了上万亩土地用于牡丹花种植。他先后开发出牡丹食用油、牡丹化妆品,但由于市场行情变动加上产品价格不菲,牡丹一直没能给鳌头公司带来多少效益。
无奈之下,黄云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推出牡丹鲜切花,没想到意外走红,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在村里排队等着拉花。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植1500株牡丹,一株牡丹可剪4到5枝花,按批发价每枝6角钱计算,一亩地的牡丹鲜切花收入将近4000元。调研市场发现,鲜切花缺口达上亿枝,牡丹无疑是现在的主角。”
4月10日一早,从事鲜切花生意的外地客商李平,从鳌头公司油用牡丹基地里又拉走了10万枝牡丹鲜切花。8小时后,这批鲜切花将出现在上海的花卉市场。“算上这批,半个月里李总一共拉了40万枝鲜切花。”黄云林说,他们在垫江布局了3000多亩油用牡丹,在四川眉山则有上万亩观赏牡丹。3月份以来,在垫江县林业局的帮助下,每天都有近4万枝牡丹鲜切花从垫江进入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花卉市场。
接下来,垫江将加强与四川毗邻区县在种植、科技攻关、产品开发、销售等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同时,组织全国知名花卉专家、客商就牡丹产业进行交流合作;生态建设上,将以明月山为主体,联动四川邻水、重庆长寿等地打造一个以牡丹为主题,融户外运动、动感游乐、牡丹文化、巴渝文化为一体的产业经济带,实现川渝两地牡丹产业的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