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知名浙商重庆行·产业合作恳谈会举行。浙渝两地工商界代表相聚重庆,围绕持续深化两地产业合作、互利共赢发展深入交流洽谈。
会议规格很高,来的也都是“重量级”人物: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浙商总会会长、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徐国龙带队,还有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代表,堪称“浙商天团”。
成果也很实在。恳谈会后,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90个项目花落重庆,投资总额千亿元。重点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软件信息服务、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领域。
意义特别重大。按照市委书记袁家军的话说,浙商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金名片”,此次“知名浙商重庆行”活动意义重大。
“浙商天团”来渝,给这个春天带来一抹新的亮色。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浙商很“牛”,值得学习,但浙商到底“牛”在哪儿?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渝商与浙商在新重庆建设中应如何双向奔赴?
01
浙商为何看重重庆?
商贾云集的重庆,不仅培育了土生土长的渝商,也吸引了全国数百个商帮汇集,川商、浙商、黔商都是其中较大的商会组织,有很多典型代表和企业。
重庆历来都是商帮热选之地,从明清时候开始,就有不少浙商来到这里,因为浙江和重庆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广泛、人员来往密切,很多浙商把重庆当作第二故乡,也为重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目前有30多万浙江人在重庆投资兴业,创办各类企业和工商户约3.3万家,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约为3000家,涉及上百个行业,总体投资规模达到数千亿元。
重庆人熟知的千叶眼镜、朗莎家私、小林寝饰、诚泰通信等知名企业,都是浙江人创办的,浙商在重庆的足迹还涉及汽摩配件、商贸流通、皮革制品、房地产、家居、金融、服务等。从本次恳谈会参会的企业观察,近年来重庆的智能汽车、软件服务、智能装备、新能源、先进材料等行业也受到浙商青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商选择重庆,看重重庆,大致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充满活力的市场。重庆作为超大规模城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城市,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充满活力,前景广阔。这对善于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寻找机遇,敢于挑战未知领域的浙商来说,可谓是浩瀚蓝海。
包容开放的文化。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特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特别是作为红岩精神的发源地,这座英雄的城市拥有光荣的历史,英雄的人民,灿烂的文明。本地人更是豪爽耿直,包容大度,无论是经济往来还是情感连接,重庆人是出了名的重信、重情、重义,很容易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比如,当前正在开展的城市精神大讨论,就是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体现。
宜居宜业的环境。重庆山环水绕,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优美,城乡融合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也有不错的营商环境,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6大城市之一,重庆以“营商”促“赢商”,推出了多项便民便企服务举措,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一件事一次办”让很多人受益。
数字时代的风口。随着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的高速发展,重庆已经稳稳站到了数字时代的风口: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高地建设深入推进;智博会永久落户重庆;数字重庆“1361”整体框架布局加速落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如火如荼……这些“风口”,对相关拥有成熟经验的浙商来说,是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是二次创业的最佳节点,也是浙渝合作的大好时机。
当然,浙商选择重庆的理由还有很多很多,蓝海之中,携手并肩,任尔遨游。
02
浙商的优势在哪儿?
众所周知,浙江盛产“老板”。2023年的数据显示,浙江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000万户,在体量上走在前列。
作为有鲜明辨识度的浙商群体,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普遍共性:
精准敏锐的市场洞察。相对而言,浙商更拥有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对市场趋势更具前瞻性。正如宗庆后准确捕捉到饮料市场的商机;李书福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准确捕捉到社交电商平台的商机。他们凭借市场敏锐度和创新精神,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不仅为自己的企业开启了一道门,更为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坚韧不拔的创业激情。多数浙商都特别能吃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这种创业激情的写照。浙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来的乐观坚韧和应对策略,值得镜鉴,他们凭借“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创业劲头,往往能身处绝境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抱团取暖的实战能力。在外界印象中,浙商很团结,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点。这种印象,甚至成为一种超越了人情、族群关系的商业伦理,他们通过抱团形成合力、减少风险、赢得商机、共享收益,让自己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他们的生存法则,更是在大量实战中形成的强大能力,走得稳、看得准、出手快,能够在商海沉浮中较好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讲求信誉,重视质量,做好产品,把小行业深耕成大产业,大多数浙商表现出来的这种工匠精神,也非常值得敬佩。娃哈哈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从一支冰棒、一杯饮料、一瓶口服液开始,不断在自己熟知的领域深耕、拓展、创新,硬是把一个校办小工厂发展成了年营收超500亿元的大企业。
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一颗纽扣可以占据全国80%的份额,一个打火机可以“点燃”全球市场,浙商善于把“小”生意做大。“从无到有”制造商机,“从0到1”创造商机,“从小到大”开拓商机,顺势而为,灵活多变,不按套路出牌,注重全链条,形成大规模,慢慢就成了大生意。全国各地很多街头的打印店、复印店都是浙江人开的,别看这些店小,开到上千家,加起来就是大生意、大品牌。
03
渝商、浙商如何双向奔赴?
浙商和渝商作为两大重要的商业力量,各自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地域特色。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资源配置的更加优化,浙商和渝商之间的双向奔赴愈发亲密,更成为推动两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打开格局。浙商善于敢于挑战未知领域,不断在细小行业中深耕细作,成绩骄人。渝商则依托重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文化旅游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两者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市场定位上既有互补性,又有一定竞争关系,双方尤其是渝商要以更大格局,双向奔赴,必然能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乐于互补。浙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市场资源,而渝商则拥有自己的本地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开拓新的赛道。
例如,浙商可以利用其资金优势和管理经验,参与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利用浙江成熟的经验,深度参与乡村振兴;而渝商则可以借助浙商的市场渠道和资源,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率。
善于协同。浙商和渝商的双向奔赴还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上。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浙商和渝商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拥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可以实现技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双方还可以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创新高地和人才聚集地。
勇于担当。需要承认的是,两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市场环境差异可能会对双方的交流合作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双方需要加强沟通和研究,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也是实现双向奔赴的先决条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浙商和渝商的深度合作,为双方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注重可持续。浙商和渝商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双方应关注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共同推动两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安全隐患。
与智者同行,就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就能攀上巅峰,每一个商帮都有值得渝商学习的地方。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浙商和渝商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渝浙共舞”不仅有助于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浙商和渝商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成功案例,为中国乃至全球商界树立新的典范。
原标题:“浙商天团”来渝,或可这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