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农贸市场一家商铺前,一名群众与摊贩因豆干质量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并开始大打出手。就在情况紧急之际,几名群众迅速上前劝阻,最终平息了矛盾。而在现场挺身而出防止事态升级的群众,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渡口区警群联动最小处置单元组员。
公安主导 多方共建
全面延伸“最小处置单元”覆盖广度
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有机整合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圈、物业小区等社会力量920余人,分为A、B、C三类建成最小处置单元。
A类是党政机关、军工、油气、供水供电、医院、金融、学校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重点是防渗透破坏、反恐防暴、防安全事故。B类是繁华商圈大型商场、旅游景区、展馆场所、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是防盗抢、防打架滋事、防聚集踩踏。C类是村居社区、物业小区、公园广场等群众日常聚集场所,重点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接受群众救助,开展防范宣传。
A、B、C三类最小处置单元就像布设在社会面的一个个哨点,能够全面发现隐患苗头、控制风险扩大、处置突发事件,得到了市民朋友的普遍理解和支持。
实时互救 短时共救
努力提升“最小处置单元”反应速度
2023年12月26日,大渡口某商业地产项目租户与物业因租金问题发生纠纷,租户夫妻在物业办公室大吵大闹并扬言要杀害物业管家。最小处置单元组员1分钟就到达现场,通过可视化对讲机与正在赶来的民警进行视频连线。组员在民警的指导下进行先期处置,安抚当事人情绪,防止事态扩大。5分钟左右,民警到达现场组织开展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大渡口警方根据案事件的来源和性质,制定“指令派发、快速响应、视频指挥、现场处置、情况反馈”的工作流程,搭建指挥调度平台,并将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社会安防力量聚起来、训起来、用起来,既有效解决基层末端处置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大幅缩短应急处置的反应时间,特别是填补了民警现场处置的空档期,真正实现警情处置的“提速升级”。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不断提高“最小处置单元”防范精度
在大渡口的江岸边,经常会看到民警带着一群冬泳队员在巡逻,这就是以时代楷模王红旭命名的“红旭救援队”,同时也是警群联动最小处置单元的品牌单元。他们在江岸义务巡逻,定点值守、喊话宣传、劝导帮助。节假日游人较多的时候,甚至会坚守至深夜。
前些年,江边溺水事件偶有发生,王红旭就是为救溺水儿童不幸牺牲。哪里有安全隐患,哪里就应该预先防范。提升“预防警务”的精准度是“最小处置单元”始终追求的工作目标,“红旭救援队”应运而生。2023年,为配合他们开展防溺水工作,大渡口警方还牵头研发了“前哨”防溺水预警系统,实现人防技防有机结合,今年大渡口水域未发生一起溺亡事件。
除了“红旭救援队”,最小处置单元组建以来,已形成以聚焦校园安全守护的“家长志愿者护学队”,以聚焦平安社区建设的“堰兴群众”“半岛援法议事堂”等多个品牌单元,防范精度不断提高。
构建体系 注重培训
持续强化“最小处置单元”处置力度
如今,走在大渡口大街上,经常可见到佩戴红袖章、身着反光背心的最小处置单元正在巡逻。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各个最小处置单元配备了警戒带、钢叉、盾牌、防爆头盔、围挡等应急处置装备。除此以外,还特别配备了可视化对讲机,方便组员第一时间视频连线民警,在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先期处置。
而与硬件建设相比,大渡口警方更加注重的是软件的建设。今年以来,分局采取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处置最小单元进行系统化教学培训,还定期开展实战对抗和红蓝演练,切实提升组员们对突发事件的发现、自救和处置能力。
大渡口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的培训工作体系、实时可视的指挥调度体系和融合互补的实战应用体系,让最小处置单元的运行更加畅通有力。”(文/余安 图/大渡口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