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区工商联副主席,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承洪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蔡鸽)如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1月22日,重庆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三峡笋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承洪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他的提案《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承洪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农业企业6.8万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市级992家,区县级275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总量居全国20位。他指出,目前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龙头企业规模较小。重庆市95%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据统计,我市年综合产值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仅214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82家。
相关要素保障不足。重庆地形以丘陵地形为主,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水、电、路、沟(渠)和耕作地面等基础条件较差,企业获得发展用地指标难,且用地费用高。以我司为例,每年亩均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4800元(我司出让土地47.3亩,缴纳房产税11.73万元,土地使用税11.01万元)。此外,用工成本高、融资难也都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无序发展严重。在种植上无规划,盲目发展(如近几年在市内和市外发展种植的青菜头),导致原料产销失衡,影响了产业化发展。同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建设,加剧了该行业的无序发展。
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涉农企业的一些建设项目,在诸多环节上需要投入较多费用,提高了建设成本,增大了企业负担。此外,有部分职业打假人针对农产品加工业恶意打假,敲诈企业支付巨额赔偿,影响产业发展。
针对问题,李承洪建议——
加强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摸清现有产业“家底”和适合发展的短板产业,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产业定位和产业链环节分工,聚焦2至3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主导产业辨识度,防止企业之间因盲目攀比争资金、争项目而造成重复建设,避免无序竞争。
坚持扶优扶强,壮大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担保融资、贷款贴息等产业扶持政策,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金融政策支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不同层级的产业梯次开发,实现产加销各环节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整体规模膨胀。通过在项目争取上积极指导,在技术改造上大力支持,在基地建设上大力补助,在融资渠道上大力协调,支持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农业企业上市。加大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合,加强整合企业从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条重塑,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排头兵。
打造特色品牌,形成集聚效应。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行业引导,强化行业自律和规范化发展,帮助农业企业打造产品“金名片”,通过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以及农产品展交会等形式免费宣传,形成集聚效应,助力农业企业品牌打造、做大做强。
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生态。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帮助协调与当地村民的关系,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用地、人才、融资等要素保障,鼓励创新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