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汪德生)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大力激发优秀传统乡土特色文化活力,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程度显著提升,乡村文化振兴也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对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市的乡村文化对助农产品的价值提升还存在文化内生动力不够强、农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文化服务作用发挥不够显、各方力量参与普及面不够广的不足。譬如,我市一些耳熟能详的“巴味渝珍”,在追溯背后历史、挖掘文化内涵、市场价值定位等方面还有待深入;“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广场”等项目对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没充分发挥。对此,别必亮委员有四个建议。
以文兴农。将乡村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八张报表清单作为考核指标。通过报表清单,倡导各区县政府采取实际措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切实关心地方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着力解决乡村开展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当地干部和民众从全局高度、长远发展、诚信经营等方面来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市场观,尊重和热爱当地的文化。
以文彰品。依托相关专家,加大特色助农产品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结合消费习惯、市场渠道及民众文化的不同需求,大力挖掘并宣传地方特色助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同时,要依据市场规律,研究制定特色助农产品的合理定价标准,探索培育农产品产销新业态,涵育诚信消费、品牌形象与客户群体,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以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以文润心。融合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探寻文化的历史渊源,体会其独特魅力。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努力提高“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和服务效能。在文化滋养中,祛除小农思维,开启助农产品的新赛道。
以文聚力。推动新时代“文艺下乡”,探索特色文化活动有效机制。增强村民的主体性,发挥地方耆老权威的示范效应,传承创新“耕读传家”“书香济世”等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广普及乡村文化,培育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活跃乡村文化市场。针对新时代的需要,不断改进“文艺下乡”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汇聚不同力量,拓展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销售渠道,共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