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城口:在红色革命老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4-01-20 11:12:5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如何用好用活中央专项彩票基金?城口县用实际行动作了回答。

据了解,2023年,城口县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资金4000万元,连片打造修齐镇、高观镇示范带乡村振兴项目,下辖23个村(社区)陆续开展修齐镇农业产业销售物流基地建设、特色产品销售基地建设;高观镇蒲池村育苗基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14个项目。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分层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产业布局、基础建设、乡村治理工作上成绩斐然,2.7万人直接受益。

如今在这里,青瓦白墙的村落随处可见,一望而知的产业布局欣欣向荣,四通八达的乡道建设惠及百姓,革命老区逐渐呈现出富饶宜居的新景象,焕发出盎然生机和活力。

为民务实 乡村产业持续发展

具有“中国生态明珠”“大巴山生态药谷”之称的城口县,其地理优势得天独厚,这里蕴藏着无数名贵中药材,境内可供开发的中药材达上千种,上百年来这些名贵中药也没能走出大巴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能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如今这里却迎来了新变化。

2019年,城口县以8.34万亩国有商品林地入股重庆林投公司,组建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紧紧围绕中林集团“两个目标”“四个定位”战略布局,大规模推进储备林建设,成为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项目首个试点示范县。

利用已收储的国储林地,4年来,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大兴村先行试点,在林下建起天麻种植基地500亩,预计2023年基地产值可超过1000万元。据了解,2023年投入的淫羊藿种植林地覆盖修齐、高观两镇,面积超2000亩,采用“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模式,动员引导农民将林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再流转到重庆林投公司收取流转费用,并组织农民参与国储林项目经营管理,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修齐镇岚山村村民王守红说,她家流转国储林林地47.1亩,当年获得收益1884元,同时她与同村的400余劳动力,参与了该项目的打窝、施底肥、栽种等种植养护工作,每人每天的劳务费为120元,预计到2023年年底,将有近万元的劳务收入。

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称,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助力下,更加有效地盘活闲置林地和荒山,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让“一片林”实现了多重增值。

2023年6月,高观普池村的曲茎石斛首次进入驯化基地培育,再过三年,这批40亩产量的石斛,将以每斤3000元的价格,流入中药材市场。高观镇党委副书记黄其斌介绍,高观镇借助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采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村集体”的形式,在普池村发展曲茎石斛种植,不仅为当地开辟出新产业,更是将这一珍贵的药材,视为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敲门砖。

除了涉及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还深入特色农产品开发、农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城口县为修齐和高观确定了“1+4+N”的产业布局,1即苏维埃消费合作社(修齐+高观),4即城口腊肉、任河贡米、巴山核桃、巴山果蔬四大农场,N即黄金蜜薯、鲜食玉米、花生南瓜、高山西瓜、生食冬瓜、圈圈草莓等。

高观镇打造的“核桃小镇”,建成渭溪、茨竹、双竹等核桃高标准示范园3000余亩,引进汇达柠檬在高观成立城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修齐镇打造“老腊肉小镇”,持续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养殖企业达40家,销售腊肉制品1100万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创建修齐枇杷村、高观双竹村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高观任河鱼街成为夜市经济的一张靓丽名片;青龙峡漂流、“五彩山庄”“一亩稻田”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200余家。

从产业化、规模化布局,再到农文旅发展规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深入修齐、高观两镇,切实地为百姓拓宽发展需求,造福一方水土。

为民造福 乡村建设稳妥实施

修齐镇白果村因矿山关闭,群众陷入产业转型困境,村内污水横流,院落环境差,各种矛盾加剧,多年前是典型的“问题村”“纠纷村”。

2023年6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白果村,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党建+庭院经济”为抓手,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臭水沟、障眼棚、方寸地”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庭院+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

白果村62岁村民邓云春是村口第一家农户,有两栋房屋、一块农田和一间猪圈,在改造前,邓云春家门口的生活污水直排马路,猪圈因常年失修即将垮塌,粪水、污水混杂让人退避三舍。

“我前后花了2万元,就把院子打整出来了。”邓云春说,政府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50余户农户进行改路、改院坝、改沟、改厕等工作,他家就是其中之一。在整改过程中,邓云春的两栋农舍不仅从原来的钢化棚变成了青瓦砖,雪白的墙面还被美院的学生画成了彩绘,即将垮塌的猪圈被用石材和钢架修复,水路管网也进行了微调,院坝和农田都接上了水龙头,十分便利。

乡镇府通过组织引导和宣传,充分激发白果村民的内生动力,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村民自行清理拆除养鸡圈舍11处、乱搭乱建7处,13户农户对硬“水泥”花台进行微改造。因地制宜培育打造路边花、入口亭、田中果、墙上画、户间道、院微景观等。发动规划区域内的32户41名在家群众,开展拉网式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11处,整理乱堆码21处,整治臭水沟4条,建设“三格式”化粪池7个,推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外部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为了解决该村的就业问题,白果村开始朝着“庭院经济”模式发展,“四面八坊三十二院”的“白果小院”因此得名。在乡镇府的帮助下,让村民们“捡”起老手艺,打造燕麦面、汤圆面、荞麦面、酥麻面等特色农产品,围绕建立豆腐坊、木工坊、腊肉坊、奇石坊、茶艺坊、蜂蜜坊、布鞋坊、涂鸦坊为亮点的集体验、研学、观摩的新兴业态。“村民们不仅通过自家小院形成独立的产业,更是逐步形成了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动共赢发展的新格局。”白果村村支部书记黄芝君说。

在距离白果村26公里之外的双竹村何家塝,一幅“原乡本色”的自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据高观镇双竹村村支部书记王茜介绍,何家塝在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以打造“原乡本色”为目的,重点对乡村道路、环境卫生、厕所改造、垃圾分类等开展相关工作,规划出“金色稻田”“小桥流水”等人文景观,大量保留历史农具对村舍道路进行装饰,呈现出“仿旧做旧”的原乡生态。

为了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亮点,乡政府从“乡情、乡土、乡愁”传承上发力,因地制宜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做足农文、农旅、农教、农养等产业结合文章,设计出可游可视可玩的具体项目。“我们就是要让游客体验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感觉。”王茜说。

从“脏乱差”到青瓦白墙,从微改造到提升“庭院经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农文旅融合进一步提振美丽乡村建设。

为民共治 乡村治理有效提升

2023年4月,修齐镇白果村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助力下,迎来了一次大改造,但整个过程可谓千难万阻、曲折不断。“我们提出对小院环境进行改造,但当时支持的村民寥寥无几。”黄芝君无奈地说。

锰钡尾矿坝治理后,白果村面临着环境治理、产业规划、再就业等突出问题,村里的社会矛盾很多,村民们互不谦让,甚至为了一块菜地大打出手,产业转型的“后遗症”严重。

为了化解村里的矛盾,镇党委组织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组成专题调研组,现场调研走访12次,深入农户68户,同当地有影响力的党员、乡贤深度交流,收集资源闲置、环境脏乱、基础落后、发展意愿等问题建议30余条。围绕A级村庄创建、和美乡村建设,镇村两级主动争取指挥长、分管县领导、人大代表的支持帮助,邀请县级部门实地指导、出谋划策,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相结合的协商沟通机制,达成思想共识。

“经村民协商一致同意,现郑重承诺:一、政府统一规划,我们积极建言献策;二、建设公共设施,我们主动出地出材料;三、改造自家房屋小院,我们主动出力……”一份字体有点像小学生作业的承诺书应运而生——修齐白果小院村民承诺八条。主要内容围绕规划建设、房屋改造、青苗赔偿、纠纷解决等,约定了建言献策、出工出力、配合协调等承诺。末尾,23位村民像立字据一样签下名字,并按下各自的红手印。

黄芝君说,承诺书签订后,在镇村干部、人大代表们的牵头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召开院坝会,谈占地补偿、说资金筹措、讲改造方案,村民们人人争先,有的自愿拆鸡舍,有的放弃损毁赔偿,有的免费出小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集思广益形成“政府规划、支部组织、群众参与、市场运营、村民自治”的整治改造方案。青石道路,袅袅炊烟的“白果小院”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应运而生。

在引领村民积极有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改造,共建共治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白果村推行基层治理“三事分流”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到网格服务群众,构建起“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乡镇街道,大事不出县”的基层治理格局。

如今,修齐、高观下辖23个村(社区)都已在乡村两级设立“群众说事处”,形成“大网格+小院落”“院落自治”和“一约四会”等社会治理品牌,“群众说事、干部答题”机制更是在全县推广。

从世风日下的乡风乡俗到团结一心的淳朴民风,从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到口口相传的郑重承诺,如今的乡村治理不再局限于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资金助力,更是精神文明风貌共建美丽乡村的传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