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市委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效抓手。垫江地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合作平台核心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落实“一号工程”,着力推进“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奋力打造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地”,努力绘就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现代化新垫江共美新画卷。
坚持以产兴城,着力打造千亿工业承载地。产业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引擎。针对工业体量小、龙头企业少等问题,坚定不移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抓手,融入“长涪垫梁”先进制造业集聚板块,着力打造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和主城都市区产业重要拓展区。一要布好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聚焦聚力、做大做强先进材料、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加工、汽摩装备主导产业。加强与长寿、涪陵联动发展,延伸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力争产业配套度、关联度达70%以上,打造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区。实施“建筑产业强县”建设行动,推进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建筑产业园。推动玻璃产业上下游成链发展,打造光伏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预制菜、健康食品、现代中药产业,打造百亿级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强与长安集团深度合作,发展壮大汽摩零部件产业,打造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重要基地。深入推动中高端智能阀门制造关联产业集群及相关产学研机构落地布局,打造百亿级西部智能阀门产业基地。二要建好园。大力实施高新区建设工程,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重新启动产业PPP项目,创成市级高新区,接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打造30平方公里开放大平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推进“七清理六落实一兑现”专项行动,推动政府集约高效配置资源、企业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三要招好商。深化主要领导和县领导招商、专业队伍蹲点招商、专班推进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开展“逐梦他乡·回报垫江”垫商回归行动,开办垫江“名人堂”,深化金牌“垫小二”助企专项行动、“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活动,招“大”、引“强”、不放“小”。
坚持产城融合,着力打造重庆一流郊区新城。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吸纳人口转移的重要承载地。针对城市规模不大、业态不强、品质不高、开放不够等问题,坚定跳出“三峡库区”思维定势,积极融入主城都市区,坚持“南园北城”总体布局,推动东部新区、旧城区、高新区“三区”联动发展,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重庆一流郊区新城。建设好城市。大力实施东部新区建设工程,建设牡丹文化公园、企业总部园、城市博览中心,引进布局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星级酒店等项目,有序做好城市开发经营,打造约1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区,建成城市会客厅、形象展示地。统筹抓好老旧小区、城市节点、城市公厕改造和停车场建设,着力增公共空间、增交通配套、增市政设施、增公共绿地,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市级生态园林城市和无废城市。管理好城市。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常态化推行“马路办公”,让城市管理更标准、更精细。建好用好县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谋划好本级特色应用,支撑公共安全、群体性事件、生产事故、重大舆情等城市运行和治理事件快响处置,打造成为“实战枢纽”,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营销好城市。充分挖掘耕读文化、寨卡文化、牡丹文化,办好垫江牡丹文化节、中国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等标志性活动,唱响“牡丹故里·康养垫江”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
坚持以城带乡,着力打造和美乡村排头兵。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针对城乡融合不够的问题,坚定打造“农产品主产功能区”“农文旅融合功能区”不动摇,坚持以实施“千万工程”为抓手,“点、线、面”协同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点上精准发力。推进乡村振兴“3+10+26”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步达到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明显、带动辐射有力的目标,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线上重点突破。着力推进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联合梁平、长寿规模化发展优质粮油等特色高效农业,致力建成百万亩级的“巴渝粮仓”。大力实施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程,着力建设牡丹产业区、康养民宿区、耕读文化区和百里彩林、百里花谷、百里彩田“三区三带”,加快建成明月竹乡、峰门铺精品民宿、天池坝露营基地、牡丹研究院,升级改造牡丹樱花世界、恺之峰旅游区等旅游景区,打造集观光游览、研学旅行、休闲度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山体运动、高端民宿等为一体的重庆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序推进垫江长寿湖湾区旅游度假带建设,重点发展点状民宿、休闲垂钓、水果采摘,致力建成“湖滨休闲旅游地”。面上整体推进。大力推动农业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守住守好“三条底线”,着力建设万亩级高标准农田、万亩级种业小镇、万亩级绿色蔬菜基地、万亩级牡丹芍药基地、万亩级现代农业园区,致力创成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探索实施“强镇带村”工程,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打造成为山区库区现代化新样板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