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里,在铜梁区小林镇场镇边上,一栋不起眼的房子里不时传来机器运转发出的“哒哒”声。这里是小林镇的第三乡村振兴车间。走进一看,和一般的厂房不同,这个车间白墙、黑瓦、红梁,充满年代感,10多名工人正有序地忙碌着。
小林镇是铜梁最早建起乡村振兴车间的镇街之一。第一和第二乡村振兴车间都在团山社区,是汽车手工配件加工车间和各类衣服缝纫车间。两年多来,经过与铜梁高新区相关企业对接,车间的货源、订单稳定,在这里上班的工人较为固定,还包括部分在外务工的村民。
在主题教育中,小林镇开展“四下基层”调研发现,虽然已经开办了两个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但场镇还有剩余劳动力。
“订单和收入是有保障的,这是怎么回事?”相关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得知,工位有限导致每个人的工作量不够,直接影响了收入。另外,近年回乡的年轻人中,会缝纫技术的人较少,而想学新技术的人又较多。
面对此情况,小林镇党委书记万承先说:“必须继续开拓就业市场,加强技术培训,增设工作岗位。”
经过积极对接,小林镇引进一家新的汽车线束公司,开设了第三乡村振兴车间。但新问题又来了,该企业设备较多,现有厂房面积不够。
为此,小林镇全面摸排闲置资产,发现原粮站无论面积、位置都非常合适。经过维护装修,达到了企业生产的条件。
第三乡村振兴车间有订单的时候,村民张新丽和许秋就在这里上班。订单较少的时候,两人就会调配到镇里的第四乡村振兴车间,负责铜丝画的掐丝制版。
随着小林镇建设铜丝画特色小镇,镇里成立起工作室,专门负责铜丝画的市场运作。同时,通过乡村振兴车间,让这项非遗文化产业带动就业。
“以前在外打工,每个月有3000多块钱。现在回来上班,也可以拿到这么多,还能照顾家里。”工作室里,正在制作一幅铜梁龙铜丝画的刘媛媛开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旁年轻的指导老师许梦玫是川美毕业的“外来媳妇”,也是铜丝画的非遗传承人。
“本以为美术专业在农村场镇上不好找工作,乡村振兴车间让我有了发挥空间。”许梦玫说。
截至目前,小林镇4个乡村振兴车间已开发了适合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工作岗位200余个,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充分就业,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首席记者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