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奉节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2023-12-25 09:52:56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文/李文萍

非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奉节县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以培育非遗传承人为基点,做好非遗的活化与传承,探索非遗商品化、产业化,形成文化经济效益,为奉节县强县富民提供精神力量。

培育手艺人,非遗活起来

非遗是每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涵盖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承和保护受限,大多数非遗项目存续为艰。如何做好非遗的延续与发展?非遗传承人、“夔州工匠”成为奉节县破题的关键点。

在奉节,石胜兰被誉为“轮椅上的绣娘”。十几岁时,石胜兰失足从庄稼田边滚落下百米悬崖,因脊髓损伤成为终生截瘫残疾人。一个偶然机会,她结缘蜀绣文化,全身心投入到蜀绣学习中,技艺一天天精湛,其绣制的《牡丹小鸟》《绝美三峡》《夔门》《夔门红叶》《荷花》《白帝雄姿》等作品纷纷在市内市外斩获各种奖项。

▲ 夔绣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高超的刺绣技法。夔州绣是蜀绣的重要分支,是在传统选材与针法等方面独具创新与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石胜兰将乱针的刺绣手法融入夔州绣之中,使得夔州绣的空间感和针法更加独特,赋予了夔州绣崭新的“灵魂”。

考虑到手工刺绣市场的萎靡,作为夔州第一绣娘的石胜兰开设夔绣工艺品工作室,先后两次参加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美术美学和综合审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向奉节县文化部门提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申请书,同时针对残疾人开办夔绣培训班,既然让残疾人有完全独立制作夔州绣的本领,又为保护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作出了努力。

随着石胜兰励志故事的出圈和作品知名度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夔绣,全市的大中小学生纷纷前往石胜兰的工作了解夔绣、学习夔秀;十万山东人游重庆全媒体采风推广团队+网络红人旅游达人团队将采风重要的一站放在夔绣工作坊;重庆文旅会、西旅会等重大活动处处有了夔绣的身影。

“非遗是活化文化,只有在代表性传承人的示范和指导下,民众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激活非遗。”奉节县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传承依附于个体、群体或特定区域空间,只有通过个人、群体、民族之间的传承,才能不断延续和发展。

为此,奉节县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并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截至2020年,全县入挖掘夔梳、夔砚、夔绣等“非遗”技艺79项,发展“非遗”传承人271名。

融入市场经济,非遗火起来

今年夏天,2023年第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凉都”(奉节)康养旅游避暑季系列活动在兴隆镇盛大举行。在活动现场,一支支夔州竹枝舞让人们尽享民俗艺术盛宴,感受到了非遗的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

▲ 夔州竹枝舞

夔州竹枝歌舞因刘禹锡创作的竹枝词而得名,是古夔州流传的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歌舞,主要产生于民间娱神、娱人的民俗活动,以祭祀、节令、集会、男女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其节奏鲜明,轻盈欢快,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奉节县首个申报成功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价值,融合文化和旅游发展是兴隆镇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峡凉都”,探索“旅游+”模式的主抓手。

兴隆镇旅游资源丰富,奇观遍布,境内有九盘河、天坑地缝、桃源河等六大景区和80多个重要景点。其中,天坑地缝景区的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均为世界第一的自然文化遗产。全镇以“一区四镇”为发展定位,结合夔州竹枝歌舞、传统山歌、摆手舞、舞狮子等民族文化活动,筹办了篝火晚会、送戏下村、音乐季、三峡天坑乡村公园、三峡凉都康养旅游暨土家风情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品味民俗文化,同时经北上京城,西寻成都等十个步骤,终于形成了一个文旅融合的旅游胜地——巴楚驿城。

非遗文化的融入赋予了旅游深厚的人文魅力,旅游业态的兴旺也让非遗文化重新获得了生机活力。奉节非遗在活跃的旅游产业中实现了“活”传承,“火”传承。

如今,夔州竹枝歌舞已经成为奉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表演形式,成为全县参与人数最多、普遍传习的民间舞蹈。每当夜幕降临,在奉节的跳舞广场上,人们尽情舒展四肢,扬袖、下蹲、摆手、小跳,动作轻快活泼,尽显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在奉节县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看来,非遗的激活和红火除了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形式,还得从更大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艺术品、工艺品、日用品,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当前,夔绣、夔梳、奉节阴沉木雕等非遗项目开始变成工艺品、日用品,走进市场,走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