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 山清水秀 美丽重庆新画卷渐次展开

2023-12-22 09:12:05  来源:重庆日报

数读美丽重庆建设>>>

水更清天更蓝

截至11月30日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 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4天

川渝联防联控

川渝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司法协作、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3项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生态修复治理

截至目前

48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持续巩固

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

评价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减少8天

修复污染地块24块,提供净地2260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

新增完成591个行政村(社)环境整治、3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碳市场累计成交4593万吨

全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4%

(数据由记者陈维灯整理)

冬日,珊瑚公园依然绿草如茵,不少市民在此享受难得的冬日暖阳。

以2万余平方米草坪为“中轴”,修葺完善消落区滨水岸线……曾经因水体淤积、设施老旧而几乎被人遗忘的珊瑚公园,在整治后摇身一变成为融合山城特色水、山、灯、影等元素的国际一流滨水空间,成为游客、市民休闲打卡新地标。

不仅是珊瑚公园。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坚持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全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扎实推动美丽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全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污染防治攻坚重大战役纵深推进

花溪河是巴南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温泉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很长时间里一直是重庆市民周末游玩的首选之地。

然而,自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作坊式、粗放式的中小企业分布在花溪河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水直排河流。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长满了青苔,河流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鱼虾几乎绝迹。

为了改善花溪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巴南先后对流域内1200多家涉及机加、食品、家具、汽修等行业的“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整治,关停取缔185家,规范整治893家,搬迁整合183家,关闭、搬迁流域内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础上,巴南持续深入、全面系统推进花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如今,花溪河长江入口湿地公园、滨河公园等一大批公园建成开放,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景象。

“要解决‘病痛’,必须找到痛点。只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好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生态保护,才能实现对污染的标本兼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截至目前,重庆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溉澜溪、盘溪河等实现“水清岸绿”整体蜕变。

今年,重庆接续实施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今冬明春“治气”攻坚专项行动,评价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减少8天,为近10年来最佳水平。

此外,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修复污染地块24块,提供净地2260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截至11月20日,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4天;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生态修复治理 提升保护能级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筑牢

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规建房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要彻底整改、系统修复——在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1年2月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均提到了铁峰山。

由于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厚重、气候凉爽宜人,一段时期以来,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出现违规占地、占林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情况,青山绿水变成了“混凝土山”“水泥森林”。

为此,开州竭力推进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州区域违建整改和生态修复工作,在拆除32.7万平方米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完成生态修复12.3万平方米、道路绿化美化12公里,栽植各类苗木9.4万株,种植地被植物8.9万平方米。

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实现了从乱到治到兴的蝶变,曾经的“混凝土山”“水泥森林”变成了“绿色碳谷”“森林氧吧”,成为广大群众休闲避暑和纳凉胜地。

“我们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执法,‘绿盾’行动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7%,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无独有偶。在铜梁区华兴镇团林村,曾经的100多家采石场留下了500亩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后建成500亩白茶基地、4个社区公园和一个水质清澈的人工湖,当地的主导产业也从采矿转型为乡村旅游。

如今,铜梁“矿山重披绿衣”生态修复行动已全面完成,累计实施巴岳山和毓青山关闭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32个,修复治理面积52.41公顷。

同时,重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广阳岛、铜锣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黔江区阿蓬江、巫山县大昌湖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开州区汉丰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能级方面,两地120项合作协议得到有效落实,印发了“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提出8个行动计划和21项重点工程,为川渝两地联合开展重要水系纽带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

体系化建构 数智化赋能

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由市生态环境局自主研发的环评监测数据“一键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该系统是目前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环评监测数据供应系统,通过“一图”“一库”“两端口”系统集成应用,基本覆盖全市国家级及市级工业园区,以及全重庆38个区县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可免费为环评编制单位、建设单位提供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等开展环评监测所需数据一键查服务,大大节省企业经济和时间成本。

“该系统数据采集精准高效,有效解决了部分工业园区因财政资金困难、专业能力有限尚未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问题,形成了支撑全市生态环境工作的数据底座。”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有效支撑了园区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为加快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和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数据保障,目前已为180余个建设项目免费提供环评监测数据,帮助企业节约了数百万元费用。

“美丽重庆建设是战略目标,也是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根本路径和举措。”该负责人说,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既是顺应新形势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也能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支撑,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的方法路径。

“通过全市水污染防治管理系统视频监控平台,发现小安溪段家塘河面垃圾问题1个——河面发现漂浮物,请及时核实处理……”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铜梁区生态环境局水科和旧县街道环保员张彬的手机,同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通知。

三级管理人员立即点开“巴渝治水”App,打开“水环境管理”中的“视频监控”功能,查看问题图片及实时视频,并同步查询该河面近期水质监测数据,及时生成问题清单,为后续研判、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智能识别等技术,初步建成“空-天-地”一体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打造“环保天眼”,实现对全市120条河流水环境状况的智能监控,不但能通过图像识别、热成像等技术自动抓取断面周边1—3公里河面垃圾、疑似排污口等水环境问题,还能根据传回来的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开展超标分析和水质预警。

目前,重庆正构建完善涵盖145类编目2486项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谋划“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危险废物闭环管理)”3个重大应用,总体实现水、气、声3大环境要素进入自动监测阶段,智能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做好“加减法” 打好“组合拳”

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明显加快

去年,南岸区南山街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88万元,居全市前列。今年截至11月底,南山街道已累计接待游客224.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

这得益于南山街道近年来系统推进生态修复、自然恢复,促进大南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前已累计投入超5亿元开展大南山综合整治,分类治理“散乱污”企业600余家,拆除治理违法建筑190万平方米,如期完成“四山”违建整治任务。

在此基础上,南山街道充分利用南山独特区位优势和生态禀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花卉园艺、休闲民宿、农旅融合等绿色产业,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探索美丽重庆建设新模式,实现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高效转化。

在做好“加减法”、打好“组合拳”,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南山街道并非孤例。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忠县,以全国首批、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为样本,塑造特色品牌,做靓生态产品,实现了“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一座橘城”的嬗变,走出了产业发展“高价值”与绿水青山“高颜值”的生态富民新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山”“两化”实践典范。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创新集成土壤分析改良、科学选种育苗、标准化建园、智慧化管理、生态化种养等8项国内先进技术标准,助力柑橘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内建成宜居美丽乡村10个,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5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忠县建成长江两岸20余万亩柑橘标准果园,形成独特的“生态走廊”,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10.8个百分点,减少流入长江泥沙700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一次次绿色转型在重庆竞相上演:

重庆高新区统筹“车、路、油”和“天、地、车、人”建设主线,立体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渡口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单位产值论英雄”,重点培育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环境友好的产业集群;渝湘复线高速巴彭路5标水江隧道通过科技攻关、标准化建设、智慧场景应用等,形成了集装备、工艺、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全链条高速公路隧道洞渣绿色综合利用新技术……

扫描>>>

水质提升 人水相亲 临河产业高质量发展

永川临江河蝶变:打造“全国幸福河湖”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在永川,有一条河,孕育、滋养着城市根脉,绵延不绝。

它就是临江河,全长100公里,是长江一级支流,其中永川段88公里,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承载着流域内75万名永川人饮用水以及25812公顷土地农用水保障功能。

临江河曾经清波浩淼,有着“三河汇碧载千秋,海棠香国自芳流”的盛况。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临江河污染渐次加深,水体变黑变臭。

近年来,永川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打响了综合治理攻坚战。

如今,临江河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Ⅲ类,2020年还被评为我市“最美河流”。

去年4月,水利部在重庆等7个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省市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永川临江河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水利部首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为了打造人水相亲的幸福临江河,永川围绕临江河城区段和“三湖”公园建设居民住宅区:打造沿湖沿河健身步道57.2公里、亲水景观16处,进一步拉近人水距离;持续涵养优质水源,推动饮用水水源地岸滨植被带、水源涵养林建设等5项工程,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永川全面梳理临江河建设历史、治理历程和文化故事,编撰《临江河幸福河》书籍、临江河水文化集锦,构建水文化遗产数字地图,不断丰富水文化内涵,为辖区13.4万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水文化科普资源;制作渡槽、古桥等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传播新时代水文化,讲好幸福河湖永川故事。

同时,永川着力拓展临河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壮大永川秀芽、永川香珍、永川柑橘等特色产业,开发十里荷香等乡村旅游资源,带动沿岸居民创业增收。2022年,临江河流域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101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