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日,大宽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分析项目数据。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隧道里施工,现场是个啥情况,比如工人们是否都各就各位,机械运转情况如何,是否有安全隐患?
过去,对管理者而言,这些都是难题。如今,靠着一双数字“千里眼”,重庆大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多地的隧道工程中应用相关产品。
“千里眼”能干啥?为何能透视千里?近日,记者进行了打探。
物联网+数字化+工程经验,成就“千里眼”
六硐景区,位于贵州平塘县南部,山清水秀。景区附近,六硐隧道里,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现场的一举一动,千里之外的大宽科技都能掌握。
12月12日下午,在大宽科技的智慧大屏上,记者看到,六硐隧道左线有9人在作业,右线有2人在作业,现场还有一台运输车。除了数量,人、车的位置也在隧道“透视图”中一一显示。
“这里的数据和位置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业主单位能远程及时管理。”大宽科技总经理张军介绍,这个数字平台,就是前述“千里眼”。
为啥平台能“看穿”隧道内部?张军表示,这个平台叫做“基于‘AIoT+GIS+UWB’技术的隧道智能化管理平台及应用”,融合了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思维和工程经验。
物联网技术,负责把施工人员、设备、环境“互联”起来。在隧道洞口、二衬台车、掌子面等位置,大宽科技安置雷达、传感器、报警器等设备,实时采集隧道建设过程人员定位、环境监测、安全隐患、能耗指标等数据。
数字化,负责为工程安全“把关”。平台通过AI和边缘计算,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自动调控能耗,自动安全预警,保障隧道施工更低碳且高效。目前,该平台已在重庆、四川、青海等地的数十个工程中应用,并入选了2023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
大胆探索数字化道路,为项目设立“终身档案”
实际上,数字化这条路,大宽科技已经走了多年。2005年,大宽科技就落户在当时的北部新区,后来成为两江新区的第一批存量企业。两江新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气氛,一直激励着企业大胆探索。
成立之初,大宽科技主要为基建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推出了一批行业软件,主要应用在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后来,大宽科技逐渐转向智慧工地、数字隧道等领域进军。
“很多人觉得搞基建‘粗大笨’,做软件没什么发挥空间,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张军说,基建领域需要协同的要素多,沉淀的数据更是堪称海量,以数字化赋能基建大有可为。
例如,公路建设讲究“一路一档”,每条公路都有自己的档案。但过去,这份档案里往往只包括设计施工图和竣工验收报告,缺少中间过程的建设信息。而大宽科技则致力于为公路、隧道和桥梁等项目建立数字化“终身档案”。这种档案不仅能调看图纸和报告,还能以数据形式记录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将项目的“一生”清楚呈现。
经过多年创新,大宽科技已拥有50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提供了300多个基建项目解决方案,客户遍布全国。2023年,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服务智能交通,助力打造“智慧的路”
不过,大宽科技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要开启数字化转型。
张军表示,接下来,在智能交通基建业务领域,大宽科技将加大在智能建造、智慧运营、智慧养护3个场景智能设备的设计和研发投入,充分利用物联网和边缘AI技术,在建造施工安全、运营结构安全、养护作业安全方向继续创新产品应用。
例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聪明的车”,但它在没有传感器、摄像头等智能设备的道路上,和普通车辆可能毫无区别。要让“聪明的车”发挥出全套本领,还需要“智慧的路”,才能实现。
基于此,大宽科技提出,打造公路建、管、养数字一体化融合应用方案的数据管家服务,从设计阶段就融入智能建造的思路。同时,该服务还能面向全国大量进入养护阶段的高速公路,让养护过程更加高效。
据悉,大宽科技还将继续开拓重庆市场,让“重庆造”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更多的本地基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