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艺术“唤醒”西口村 发展有了新“钥匙”

2023-11-15 10:14:0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4日电题:艺术“唤醒”西口村 发展有了新“钥匙”

新华社记者魏婧宇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位于大兴安岭南麓。

近年来,西口村与艺术结缘,雕塑进村、彩绘上墙,艺术和村民的生活、传统的非遗技艺、产业发展融为一体。

入冬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11月11日摄)。

眼下的西口村银装素裹,但村民们不像过去一样在家“猫冬”。董丽梅在家娴熟地编着柳条,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收纳篮有模有样,她的丈夫则忙着给柳编工艺品装箱,准备发给外地客户。

“从我奶奶往上三辈起就开始做柳编,没想到,这些装土豆的筐子、放水果的篮子,现在成了艺术品,卖出了好价钱。”董丽梅对记者说。

她介绍,天冷了,柳编工坊的人们各自在家做工艺品,每个人1个月能做100多件,增收1000多元。

今年夏天,西口村举办了“西口村艺会·2023阿尔山乡村艺术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10所艺术院校师生前来和村民们一起进行艺术创作。“有老师们的指导,我们做出的柳编更有艺术感了,销量更好了。”董丽梅说,她制作的柳编不仅成为售卖的工艺品,还成为村里旅游打卡点的雕塑。

“艺术不仅是用来看的,还能拉动经济创收,村里现在成了艺术村,我们发展旅游更有信心了。”董丽梅说。

董丽梅和丈夫在家中做柳编(11月11日摄)。

西口村党支部书记包勇介绍,西口村过去是老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一度失去支柱产业。村民曾种过土豆,但一直形不成规模。加上气候、交通等条件制约,这里曾经是阿尔山市最贫困的地区。然而,西口村也有自身特色:农作物生长慢,村民生活节奏慢,远离城市喧嚣,还有代代相传的柳编工艺……于是,“慢种、慢养、慢生活”被发掘成为西口村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新的抓手。

近年来,废弃的老村部被改造成看山观景馆,老房子、旧庭院变成艺术展馆和沙龙,院墙外则绘满了特色山水风光、人文故事……艺术元素的加入,使乡村环境更美丽,催生出了美丽经济。今年夏天,西口村接待游客达1.9万人次。

旅游业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以及柳编、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21年的2万多元增长到2022年的4万多元,集体经济也得到大幅增长。

被艺术“唤醒”的西口村,找到了发展的新“钥匙”,走出了一条民俗、民宿、民居多元并举,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共治、共享、共富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