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1月14日电 深秋时节,红水河两岸山青水绿,风光绮丽。坐落于红水河之畔的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遍地桑园在秋日依旧翠绿如春,稻田里已是遍野铺“金”,丰收在望。
忻城,这个有着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广西中北部县城,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糯玉米、桑蚕、金银花、蜂蜜、牛羊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强化龙头带动、技术支撑、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融合,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新路径,让石山添绿生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迈出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忻城,糯玉米、金银花、桑蚕等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乡村支柱产业。
走进忻城县忻猴王糯玉米种植示范基地,连片种植的玉米个大粒圆,成熟在即。
张庆尊在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牙举成 摄
“基地面积500余亩,种有白糯、黑糯、花糯等不同品种的糯玉米。白糯玉米是传统的品种,长期受市场欢迎,不愁卖,黑糯和花糯是新品种,由于口感比较独特,目前也是供不应求,还没采收就已经被早早预订。”基地负责人、忻城县新粤桂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庆尊介绍,基地每年可实现收入500万元左右,还能吸收周边群众务工,带动他们就业增收。
忻城出产的糯玉米颗粒圆润饱满,软糯香甜,营养丰富,成为忻城县的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如今,忻城糯玉米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种植规模达10万亩,全县共有糯玉米加工企业28家,开发出了糯玉米头、熟制甜糯玉米棒、即食罐装糯玉米粥、糯玉米面等特色深加工产品,2022年糯玉米产值达3.6亿元。
村民肩挂竹篓忙着“摘金采银”。蓝德龙 摄
忻城县内石山遍布,土地稀少,如何让石山披绿、石缝生金?忻城探索将石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引导群众选择“任豆+竹子”“任豆+桑树”“金银花纯林”等多种石山造林模式,当地农民在石缝里、山顶上种植金银花,同时在任豆、桑树下套种金银花,不仅绿了山头,还种出名气,带来了收益。目前,全县种植金银花总面积10.6万亩,产值超过8000万元。
石头缝里的金银花。蓝德龙 摄
此外,桑蚕、牛羊等种养产业也在忻城的广大乡村蓬勃开展。目前,忻城已有桑园面积约26万亩,养蚕农户7万多户,2022年,鲜茧产量4.0864万吨,产值21.21亿元;去年,忻城县肉牛出栏2.91万头、肉羊出栏8.154万只;发展野蜂散养的遂意乡,出产的野生蜂蜜广受市场欢迎,为全乡带来超百万元的收入。
壮乡姑娘在采收桑叶。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蜂农正在采收蜂蜜。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忻城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聚焦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促进乡村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航拍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园区供图
在群山环抱的红渡镇,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静静伫立,园区里线条流畅丝滑的建筑,象征着时尚和美好,这些建筑是缫丝、织绸、练染印车间。在位于园区中央的展厅内,一台数码打印设备正在现场为丝绸“打印”花色,展示架上,重磅桑蚕丝、香云纱以及提花、印花等高端面料和桑蚕丝床品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的桑蚕丝面料和床品。牙举成 摄
该园区是忻城县通过粤桂协作引进的重点项目,致力打造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园区占地面积1600亩,总投资50亿元,园区规划年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提供1万个以上直接就业岗位,并结合忻城特色打造成为零碳综合智慧能源5A级工业旅游园区,目前一期项目已投产。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单体茧丝绸全产业链园区,生动描绘“绿叶银丝”的美妙画面。
“我们作为产业园的项目运营公司,专注以农副产品桑蚕茧为原料进行丝、绸、练白、染色、数码印花、床上用品等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项目。”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美伯从深圳来到这里工作,她说,自园区运营以来,带动忻城县及周边桑园改良50万亩以上,提高15万农户经济收入50%以上,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同为粤桂协作重点项目的澳湖肉羊产业园、“南方牛都”、同盼牧歌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项目等,重点建设核心种羊养殖基地、肉羊屠宰深加工食品厂,配置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牛羊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光大牧业澳湖羊。忻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粤桂协作澳湖肉羊产业园投资2.188亿元,占地面积494.3亩,目前,园区核心种羊养殖基地已建成投产运营。”园区企业忻城县光大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润树介绍,公司集良种繁育、饲草种植、活羊销售、屠宰加工、羊肉产品熟食加工、羊肉产品预制菜生产等业务为一体。
“南方牛都”全产业链项目也已经建成并实现闭环运营,解决周边1500多人就业,带动400多户农户养殖母牛。
一批养殖业全产业链项目在忻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安置大批人员就业,有效带动农户、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红渡镇六纳村积分超市。牙举成 摄
乡村不仅要产业兴旺,还要风清气正,和美宜居。
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位于美丽的红水河畔,贺西高速穿村而过,村里环境干净整洁,村道两旁的墙绘惟妙惟肖。
村民主动参与清扫公共场所卫生、不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在乡村建设中主动投工投劳等加分,违章建筑、乱扔垃圾、破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等扣分,六纳村制定了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细则,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成生活用品或农资。“通过积分可以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助力乡风文明。”六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洪浩说。
“在涉及重大事项决策上,我们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韦洪浩介绍,通过党建引领、法治保障、村民自治,引领产业发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有效治理。2022年,该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我们将清廉乡村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制定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乡村振兴筑牢‘清廉基石’。”红渡镇党委书记蓝冠说。
忻城县把清廉乡村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清廉机关、清廉班子、清廉文化建设,让廉洁知识入脑入心,践行在行动中,为乡村振兴提供纪律作风保障。
“六纳村是忻城重点打造的新时代清廉乡村示范点,忻城立足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等情况,挖掘本土清廉文化基因,打造了一批清廉乡村示范点,让清廉之风吹拂忻城大地,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忻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雷崇明表示。
多措并举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多管齐下助力清廉和美乡村建设,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忻城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