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庆下了哪些功夫?

2023-11-12 19:31:25  来源:重庆日报

11月11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292个,协议总投资3259.7亿元,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示范区是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是国家批复设立的第3个示范区,包括长江沿岸7个区(大足、永川、荣昌、九龙坡、璧山、巴南、涪陵)。”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

那么,为什么将这7个区划为示范区?

该负责人解释,一方面,这个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主城都市区,与四川省川南、川中地区毗邻,是成渝相向发展的主轴,区域内多条通道过境,北向有中欧班列,南向有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有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另一方面,这个区域产业基础扎实,形成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拥有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及3个国家级高新区。

数据显示,2022年示范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333个,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三省市占六成以上,先进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项目近二分之一。

当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作为重庆构建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示范区下了哪些功夫?

搭建创新平台练好产业承接“内功”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不是一项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工作,产业来了,要想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并不容易。”该负责人表示,当前,示范区正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科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地、产业创新策源地,练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内功。

比如,涪陵率先推动全域科技创新,规划建设科创小镇,引进中科大量子信息等高端科创研究院15个,2022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达78%,完成研发投入1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9%;

荣昌以国家畜牧科技城为统揽,加快建设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火炬云创”“重牧硅谷”等工业创新平台。

融合5G应用技术等先进元素推动数智赋能,大足积极推动五金企业上云上平台,建成投用全国首个五金制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云智采、云智造、云智销”。

以“产业链”思维找准产业承接的最优“赛道”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乱点‘鸳鸯谱’,示范区内各区县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找准产业承接的最优‘赛道’,充分用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经营和市场优势。”该负责人指出,为此,示范区要差异布局、错位发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引领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

比如,巴南通过智飞生物、上海博唯生物等生物制药龙头企业,带动蕾明视康眼用制品生产基地项目等从江苏转移入驻;

九龙坡以西南铝业、庆铃汽车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新材料、汽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条式发展;

璧山依托比亚迪等企业,积极打造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产业集群,并以其为中间产品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

荣昌加强产业链分析研究,聚焦7个重点产业链分析上下游短板和空白,研究确定重点补链强链目标企业,编制产业报告和图谱,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承接再上新台阶

“招商靠服务,发展靠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重庆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重庆要不断开拓创新,更新思维方法,迭代工作机制,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落地提供良好的投资沃土。”该负责人说。

其中,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找准政策红利就是关键一招。比如,荣昌深化川渝制造业协同,荣昌·隆昌合作示范园区等成为首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为产业承接的优选项之一;九龙坡全面深化山东·重庆东西部对口协作,打造鲁渝协作“升级版”,与山东临沂市等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一批山东优质企业到九龙坡发展。

此外,持续推动招商工作机制迭代创新也是做好产业承接的重中之重。比如,重庆探索招商项目“首谈”“对口”机制,招商主管部门对首报首谈项目所在区县予以首谈保护,按照全市产业布局,优先将产业信息提供给对口区县。

巴南也创新开展跨区域、多层级战略合作,主动对接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五大生物医药基地合作机制,重庆国际生物城与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江苏泰州生物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开展医研企一体化合作。

同时,做好要素保证也是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有效举措。比如巴南就创新金融服务,探索投资新模式,发挥信贷资金“四两拔千斤”撬动作用,成立规模近30亿元的产业基金平台,重点支持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产业转移项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