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让弱有所扶更温馨”!铜梁区救助管理站用爱筑起受助人员温暖港湾

2023-11-02 10:53:45  来源: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对许多人而言,救助管理机构是一个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的地方。它如何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及时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向救助站寻求帮助?这些帮助真的有效吗?……提到救助工作,大家难免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10月30日,记者走进铜梁区救助管理站,了解其日常工作情况。

设施齐全

为受助人员提供多种服务

走进铜梁区救助管理站,宽敞明亮的救助大厅里,“人文关怀 爱心无限”几个大字温暖且醒目。干净的院落、整洁的房间、齐全的设施……无不体现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用心。

“在救助站工作,必须有善心、爱心、耐心和细心。”铜梁区救助管理站站长王学进介绍,该站主要负责全区生活无着流浪人员的站内照料、送医救治、护送返乡、落户安置等临时救助。同时,针对16周岁以下的流浪未成年人,还承担保护性救助等工作。此外,还负责与全国救助管理机构联系查询核实特殊对象身份信息,协调跨省接送和市内转送等事宜。

目前,铜梁区救助管理站配置有接待登记大厅、社工室、活动室、图书室、母婴室、家暴庇护室等多项救助服务设施及场地,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联网。来救助管理站求助的人都说:“到了你们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温暖、安心、舒适。”

在工作人员眼中,受助人员都是自己的家人,而救助站则是大家共同的温馨家园。“近年来,我们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实现了受助人员凡困必帮、有求必应,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助力家庭团圆,维护社会稳定。”王学进表示。

救助站不但为每一位受助人员带来家的温馨,还会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提供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我们会定期与受助人员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王学进说。

让爱回家

创新寻亲方式照亮团圆路

每一位来到救助站的受助人员,或许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回家。

“感谢铜梁区救助站给我提供的暖心帮助,让我能顺利回到家乡,重回生活正轨。”10月27日,准备返回家乡的山西籍受助人员赵某贵,在离开铜梁区救助管理站时,对工作人员的相伴、照料表示感谢。

10月20日,从山西来铜梁找工作的赵某贵,因务工不着陷入临时生活困境,在铜梁城区漂泊流浪。区救助管理站开展街面巡查时发现了他,并劝导其到站内接受救助,为其解决饮食、住宿等基本生活困难。10月27日,赵某贵临时生活困难已解决,在办理相关手续后自行离站回乡。

同样,10月24日,一位流浪精神病患者成功被铜梁区救助管理站护送到户籍地四川省隆昌市,并顺利与当地救助管理机构完成交接。时间回溯到10月23日,当晚9时许,铜梁区救助管理站接到线索称,一名疑似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人员在公园露宿。区救助管理站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并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劝导救助该流浪人员。

由于其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无法提供身份、住址等信息,且具有暴力倾向,不配合开展工作。为防止其在外肇事肇祸,公安机关将其强制带离。后经区救助管理站多方查询,最终与四川省隆昌市救助管理机构取得联系,确认了流浪人员身份信息。10月24日,铜梁区救助管理站安排专车将其护送至四川省隆昌市救助管理站交接,让其安全返乡回家。

帮助流浪人员返乡,是铜梁区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帮助受助人员回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梁区救助管理站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共救助811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3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102人次、神智异常96人次、危重病人37人次,护送返乡275人次,落户安置无法查明身份信息长期滞留受助人员21人,切实发挥了救助管理机构兜底线、救急难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发挥救助管理站‘兜底线,救急难’服务功能,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王学进表示。

记者 郝好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