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对重庆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重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做好重庆工作提供了政治指引、根本遵循、动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重庆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体制优势,努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庆引领带动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必须扛起的重大使命任务。我们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聚焦打造“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扎实推进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等“十大行动”,打造带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坚持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加强市级统筹,促进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构建市区县贯通、部门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形成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同向发力良好态势。构建完善“一体两核多点”新格局,紧扣成渝“一体化”强化极核引领,优化功能布局,全面加强战略对接、功能链接,促进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协同互动,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高标准建设一批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唱响新时代西部地区“双城记”。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集聚联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增长极。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牵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作出明确部署,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带来全新机遇。我们发挥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作用,一体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更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全面提升内陆省份开发开放水平。扩容提质开放通道,加快建设南向开放新枢纽,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高效联动,推动中新、中老、中缅三个方向通道建设,增强对东盟和南亚地区辐射能力。提档升级开放平台,深入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深化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领域合作,推动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全方位提升。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探索数字贸易,创新陆上贸易规则,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壮大开放型经济经营主体,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培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重庆是制造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良好。我们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为牵引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构建完善金融机构组织、金融市场、现代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内陆开放金融、金融生态体系;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打造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消费创新引领地、特色消费目的地、消费环境标杆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加强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和品牌,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
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系统重塑市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优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科创高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重要战略领域,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培育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强能行动,提升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能级,完善具有重庆特色的实验室体系,推动构建全域创新格局。全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全球顶尖人才引进“渝跃行动”,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数字重庆引领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作出明确部署。数字化是通向现代化的“船”和“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我们坚持以数字化引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加快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以数智化全面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能力、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美好生活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实国资国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亩均论英雄等重大改革,推动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成果。总结提炼最佳改革实践,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加强典型案例复制推广。
加快推动美丽重庆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我们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高质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保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创建巴渝和美乡村,传承弘扬巴山渝水生态文化,推动自然之美、城乡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整体跃升。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
二、坚持惠民富民安民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我们要扎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做好监测帮扶和倾斜支持,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动态监测机制,迭代升级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更加精准有效帮扶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原18个深度贫困乡镇。持续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长期培育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深化拓展协作帮扶效能,发展壮大鲁渝协作特色产业园区,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拓展协作帮扶广度深度。
深入实施惠民暖心优服行动。党的二十大要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我们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研究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千方百计促增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千方百计稳就业,推进百万青年就业促进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群众、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支持经营主体稳岗拓岗,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千方百计优服务,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扎实解决教育、医疗、社保、养老、育幼、住房等民生难题,数字赋能推出一批“一件事”便民服务,让“惠民有感”落地落实。
统筹推进山区库区现代化。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点难点在三峡库区。我们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一县一策”推动三峡库区强县富民,实施“四千行动”(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三峡库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县域富民产业通过“强村”带动“富民”。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试点开展农业“标准地”、“强村公司”、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等改革,探索绿色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村企联合”、“村村联合”、跨县域“飞地”等新模式和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增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能力。
一体推进法治重庆平安重庆建设。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系统部署。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我们要把平安重庆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法治重庆建设,加快打造平安中国建设西部先行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数智赋能法治化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让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部署开展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防汛救灾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快打造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健全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健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政治铸魂体系。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我们必须坚决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体系化学习、模块化梳理、系统性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细化量化各项任务,配套建立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完善“回头看”等机制,确保一项一项、一件一件落实到位。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建立完善清廉重庆建设体系,营造干事创业、唯实争先、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必须推动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事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机制,构建纵横双向协同高效的党的领导工作体系,完善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有效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工作统筹,使党的领导直达基层。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紧扣中央宏观政策落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完善党对重大经济工作、重大改革工作、重大民生工作、重大风险防控工作的领导机制,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创新党建统领工作体系,建立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文化、民生“八张报表”,建立巡视、审计、督查、生态环保督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群众信访、平安稳定“八张问题清单”,健全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争先创优“赛马”比拼等机制,激发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岩精神”,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牢固树立以实干实绩选人用人鲜明导向,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深入实施“一把手”选任储备、领导班子结构优化、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干部担当作为正向激励等计划,推动干部队伍系统性提升。突出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基层智治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快提升干部适应引领现代化能力,加强各级“一把手”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数字化思维和专业化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改革胆识和创造性张力,让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市域实践,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带动良好社风民风。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政治监督,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切实做到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紧盯工程建设、金融、国企、政法等重点领域,深化“以案四说”(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拓展一体推进“三不腐”治理效能。夯实清廉重庆建设基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抓好清廉单元试点示范,形成一批最佳清廉实践案例,构建高水平亲清政商关系。
(原载《求是》202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