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成为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品牌是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也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品牌农业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黔江区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现状、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品牌意识、推动标准化生产等加快黔江区农业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黔江区羊肚菌种植基地
一、黔江区农业品牌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黔江区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黔江区特色的农业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黔江区品牌农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1.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经果、水产、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其成为区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注入新活力。
2.加强品牌认证管理,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重视商标注册管理,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力度,鼓励有实力和信誉好的企业、合作社参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制定出台《黔江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2年)》、农业品牌创建实施意见、市级以上认定农业品牌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成功打造黔江羊肚菌、黔江猕猴桃、黔江桑蚕茧、马喇湖贡米等一批在市场“立得住、叫得响、卖得好”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3.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业设施短板,大力发展温室大棚、高效节水灌溉、立体栽培等生产设施。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药减量和绿色防控植保技术,减少农业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4.强化品牌营销推介,提高农产品影响力。推荐认证企业参加各级组织的绿博会、农博会等农展会,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和各类“采摘节”,并依托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强农特产品宣传推介,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大力开展农产品网销行动。
截至2022年,黔江区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45个,其中: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黔江羊肚菌、黔江猕猴桃、黔江桑蚕茧、马喇湖贡米),位居全市前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120个(其中水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首次获得5个,实现渝东南片区零的突破);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36个;巴味渝珍授权农产品3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市级以上农业行业协会、学会评选认定的品牌3个。黔江猕猴桃地标保护工程实施模式被农业农村部选为典型经验交流案例,并印发全国通报表彰。
▲ 黔江区4000头奶牛养殖项目开工仪式
二、黔江区农业品牌建设主要做法
1.建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黔江区成立了以区委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农业农村委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科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门队伍抓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制定下发了《黔江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黔江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考核办法》,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乡镇(街道),为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明确了目标、细化了任务、落实了要求。
2.有保障,政策扶持有力。制定下发《黔江区农产品品牌培育扶持办法》,明确将每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的15%用于品牌建设,并将各乡镇(街道)品牌培育申报工作纳入财政激励性转移支付考核内容。该《办法》指出,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新评为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别一次性补助50万元、10万元。支持品牌创建,将每年农业产业化资金的(不低于)15%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标准化基地建设及农产品品牌的推广营销。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达到相关条件后,享受《黔江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相关奖励扶持政策。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国际国内博览会、展销会等,推广本地农特产品,对参展农业企业主体按区外市内每次补助3000元、市外每次补助1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3.守底线,强化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黔江区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体系,实行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一级网格长由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担任,二级网格长由乡镇(街道)行政负责人担任,三级网格长由村(社)负责人担任,黔江区网格监管人员399人,建立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网格到底、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二是强化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全面完成市级委托例行监测、食用菌产地协同风险评估、本级例行监测、黔江区农残快速检测、结合三年行动开展专项抽检等各项检测任务。抽检产品覆盖获证产品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生产经营名录,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黔江区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生产经营主体名录247家,其中:种植、养殖生产企业78家,合作社84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84家,个体农户1家,开具合格证212家,完成占比为85.83%,完成追溯码与合格证证码合一市级试点3家企业、区级试点27家企业;四是加强获证企业监管,推动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定期或不定期结合三年行动对获证企业进行巡查,全年巡查获证企业,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购买和使用是否符合要求,完成绿色食品企业年检37家,年检率100%,不符合要求6家,年检合格率83%,续展绿色食品企业5家,续展率100%,注册并运行国家追溯平台120家企业。五是建检测体系、促质量提升,黔江区乡镇(街道)配齐农残快检设备并开展工作,全年乡镇(街道)完成农残快检40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地级)检测中心双认证已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农业农村委认证考核;六是抓项目建设,促进标准化生产,完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项目建设任务,完成“黔江猕猴桃”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建设与品牌培育和宣传紧密结合,完成了羊肚菌生产技术规程、猕猴桃建园技术规程、猕猴桃储运技术规程等重庆市地方标准制定立项工作。
▲ 羊肚菌
4.重培育,加强宣传推介。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为重点打造地标产品——黔江猕猴桃,在渝湘高速投放2块T形广告、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投放608块LED屏进行滚动播放黔江猕猴桃广告,在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开展黔江猕猴桃专题推介。邀请华东、华中客商参与推介活动和品鉴,听取客商对黔江猕猴桃品质的评价和包装建议,现场签约2500吨。通过多渠道宣传黔江猕猴桃,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产品知名度明显提升,产销对接实现了从基地到市场无缝衔接,促进了猕猴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黔江区品牌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黔江区农业品牌建设工作还任重道远。
1.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意识和能力不强。区内部分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上,没有认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档次的重要作用,缺乏品牌定位和品牌规划;有的认为注册了商标就有了品牌,很少花精力去挖掘产品的文化、历史、叙事等其他无形价值,缺乏创建品牌、发展品牌、利用品牌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农产品生产经营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相对较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个别农业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在生产环节过于注重产品产量,有违规使用农药和激素、抗生素的现象,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三是产业体系不健全。虽然黔江区农产品种类较多,但大部分是初加工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不长,缺乏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加之黔江区没有综合性或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整个产业及品牌发展。
▲ 黔江区猕猴桃
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举措
1.持续稳定黔江品牌发展工作。在巩固提升原有品牌基础上,做好水产品、畜产品、加工产品绿色食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特质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的申报。持续推进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食安黔江”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工作,努力实现获证企业全面实施电子合格证;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持续开展地级检测中心全面运转,每年完成市级委托例行监测1000个、产地协同风险评估100个、本级例行监测1100个、全区农残快速检测4000个。
2.大力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工作。以每年参加各类展销会为契机,谋划好黔江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工作,充分展示黔江优质品牌农产品形象。落实黔江区地标农产品专题片拍摄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进行黔江品牌的整合宣传。策划包装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品牌培育体系,让黔江农产品的公用品牌入驻消费者心中;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进行黔江品牌的整合宣传,让黔江品牌农产品“站得稳、叫得响、传得广”,为推进“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新黔江建设贡献农业品牌力量。
3.持续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依托新职农培训、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有关会议,把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作为重点,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印制《重庆地区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脆红李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手册》《黔江猕猴桃控制技术规范培训和生产手册》等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生产者手中,引导其按照标准化生产。
4.提升品牌科技含量。树立科技兴农理念,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带动能力。大力推广“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规模优势。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技术成果利用率、先进技术普及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5.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配套相关资金,在财政、税费、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重庆市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朱继江 陈建环 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