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重庆渝中半岛,天空湛蓝,绿水青山如画。新华网发(资料图 王正坤 摄)
新华网重庆10月9日电(陈雨)科技装置捕集二氧化碳、“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守护一江碧水、VOCs深度治理……近日,新华网在实地探访时发现,重庆正通过环保科技减少环境污染,赋能环境检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全力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重庆。
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截至7月31日,重庆今年优良天数累计186天。碧水蓝天正在成为重庆“高颜值”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远达环保科技公司原烟气净化重视试验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新华网发
“碳捕快”上线 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超90%
走进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的远达环保科技公司原烟气净化重视试验基地,高耸的钢铁管柱区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基地研发的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进行检测。“这套装置可以将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下来,送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或加以利用,从而避免或延缓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其荣说。
吴其荣介绍,这套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初步建成运行时间为2010年,当时是国内首个万吨级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经过十余年的优化改造,如今,这套装置采用的吸收剂和捕集工艺都不断优化提升,是名副其实的“碳捕快”。“采用这套装置,企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减少超过90%。”吴其荣说。
在合川双槐电厂,这套装置一年可“捕捉”二氧化碳上万吨,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石油开采等领域。比如,在石油开采中,通过井口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可以提升石油的产出率,每4吨二氧化碳的使用可让石油的产出量增加1吨。捕集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制作气肥,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目前,远达环保已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正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推动碳捕集的产业化发展,争取将碳减排产业发展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产业。”吴其荣说。
廖伟伶正在用无人机监测两江新区棕榈泉生态公园内湖泊的水质。新华网 陈雨 摄
“星空地”一体化监测 护航一江碧水向东流
在两江新区棕榈泉生态公园内,一场水生态环境质量快速监测演练正在进行。演练现场,卫星遥感、无人机、地基光谱监测仪等环保科技装备纷纷登场。在监测系统的操作界面上,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正实时显示。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廖伟伶介绍,这是由该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借助卫星的天眼帮助,构造感知时空网络,结合无人机与地基高光谱设备监测,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效监测。
“以前我们对水质的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耗时长,特别是位于悬崖峭壁边采样点位还得依靠船只前往。依托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监测,同时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监测效率,助推重庆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廖伟伶说。
目前这一技术已应用到梅溪河、大宁河、璧南河等多个流域。接下来,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将持续开展“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进一步完善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水污染监控管理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美丽重庆建设。
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的VOCs处理装置。新华网发(资料图)
深度治理工业废气 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在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厂区中部,有一座约两层楼高的平台,上面安置着数个硕大的圆柱形金属容器。无数根管道从工厂的各个厂房延伸出来,最终汇聚到这些金属容器里。“这是我们的喷漆废气治理装置,投入3个亿,每年运行费用5000万元以上。”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安全与环保负责人朱承成说。
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的汽车生产线包含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过去,汽车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特别是在涂装车间,喷淋清洗车身时会产生废水,磷化所使用的磷化剂会形成废渣,喷密封胶PVC、喷罩光漆甚至喷漆后的车体烘干会形成大量废气。为此,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引进了VOCs末端治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采用VOCs末端治理技术后,各个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会被统一输送到大型容器里,并吸附、浓缩在一种名为沸石的矿石上。接着,管理人员将天然气接进容器内并引燃,可以直接焚烧有害气体,将其无害化处理,最后排放出去的就成了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目前,依托该VOC技术,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的废气排放量降低90%以上。
长安汽车的VOCs治理是重庆探索利用环保科技治理工业废气的缩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科技标准处处长张懿表示,近年来,重庆推进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开展环保科技研究,用“科学治污”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重庆有中国环科院首个区域分院——西南分院,已引进多个知名院士团队来渝开展减污降碳研究。此外,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支持开展科学研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流域水生态环境数据智能分析技术与预警系统研发应用”“主城都市区VOC关键源排放特征研究”等科研成果已应用于改善区域水、大气环境质量。
接下来,重庆将积极探索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加强跨部门多学科协同攻关,不断完善“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系统治污”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实用技术和“拳头”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