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擦亮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的生态底色

——甘肃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纪实
2023-09-08 09:20:21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为我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甘肃是全国重点覆膜省份之一。一张农膜,在甘肃的粮食生产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让昔日甘肃“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彻底成为过去,更为全省粮食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农膜用量的持续增长,大量的废旧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的巨大压力日益凸显。对于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甘肃认识足、动手早、措施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农业生产对农膜覆盖技术依赖程度深、农膜覆盖面积大、覆膜作物种类多的特点,甘肃紧抓发展机遇,按照“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进一步擦亮了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的生态底色。

重源头防控——

坚持迈好农膜残留污染治理“第一步”

早在2013年,甘肃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对甘肃省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膜质量标准作出了严格限定。

“强化源头防控、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农膜是实现废旧地膜高效回收的治本之策。”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唐继荣说,每年甘肃农业生态保护部门都会与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沟通、协作,持续加强农膜市场监管,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达标农膜的违法行为。

去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源头防控促进回收利用、试点先行促进全面提升”的思路,甘肃明确了“县区申报、市级把关、省级审核”的方式和“优先保障粮食生产、优先保障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优先发展旱作农业”的原则,组织53个县区将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到地块、到作物,形成“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定位、政策措施就位、创新机制补位、宣传动员到位”的“五位”工作推动机制,打开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局面。

民勤是甘肃省的加厚高强度地膜整县推进的示范县,今年,该县推广落实加厚高强度地膜70万亩。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段振佼介绍,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民勤县采取价格补贴模式,引导企业降低加厚高强度地膜的销售单价,吸引群众自发购买,价差部分由政府予以补贴。

“在连续两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今年,民勤县在加厚高强度地膜上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残留。”唐继荣说,甘肃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3种成熟管用的推广方式,除了以民勤县为代表的价格补贴模式,还涌现了以东乡、永靖、通渭等试点县为代表的“以旧换新”模式和景泰、敦煌等试点县为代表的“实物补助”模式,这些模式极大激发了群众科学使用回收地膜的积极性。

重体系建设——

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

“近年来通过宣传引导,地膜变厚了,回收率越来越高了。如今,全村4814亩耕地,覆膜面积4100亩,全部采用加厚高强度地膜。”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兆杰说,为了把地膜回收干净,村里想过很多办法,最终在2021年探索实施了地膜整治押金的办法,即村民每覆膜一亩缴纳30元押金,实行“谁种地、谁交押金、谁捡拾回收”,经村委会验收后退还押金。

目前,金川区逐步健全完善村级回收组织,结合村级供销服务组织在有条件的村组建村级专业化回收组织,不断加大对区内3家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和两家废旧农膜加工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严抓源头防控到农膜残留过程严加控制,再到紧盯废旧农膜末端处理的各个环节,多年来,甘肃始终致力于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总结提炼出了金川区“节水环保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酒泉“以旧换新”地膜回收等十多种技术模式和典型案例。此外,张掖市在规模化种植户中探索建立了地膜回收保障金制度;金昌市充分发挥农田保洁员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嘉峪关市与各村委会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协议,极大地调动了村委会、农户、合作社开展农膜回收的积极性……

“我们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全省77个重点覆膜县区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网点进行扶持,进一步健全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巩固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市场。”唐继荣介绍,目前,全省共有正常运行的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32家,重点覆膜县区每县至少拥有一家地膜加工利用企业,共有回收网点1827个。

重科技创新——

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干旱少雨的民勤县使用地膜已有30年的历史。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常培林说,经过长期探索,民勤县积极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成功研发出厚度为0.015毫米、耐候期大于24个月的加厚高强度地膜。针对不同作物栽培模式,民勤县还积极引导企业研发生产不同规格的加厚地膜。

近年来,甘肃不断强化科技对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撑作用,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围绕传统地膜减量、替代、高效回收等关键技术进行持续攻关,着力破解农膜使用强度过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困难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地膜机械化回收关键技术上,甘肃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开展的“甘肃典型种植区系列残膜回收机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地膜减量替代技术上,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地膜科学合理使用区划研究初步完成,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地膜科学合理使用提供指导,全生物降解地膜适用区域及作物基本摸清,部分县区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在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上,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开展的废旧聚乙烯基农用覆盖地膜高值化利用研究成果初显,已申报发明专利一项;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持续加强,为全省农膜残留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重宣传引导——

开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民共治新局面

“加厚地膜购买时有补贴,回收的废旧地膜还可以‘以旧换新’,政策的扶持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种植户使用加厚地膜和回收废旧农膜的积极性,也给老百姓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永昌县朱王堡镇供销社废旧农膜回收网点负责人冯德祥在受访时说。

“我们坚持强化宣传引导,坚持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农民群众的身边事来抓,积极倾听社会关切、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问题,努力开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民共治新局面。”唐继荣说,甘肃突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膜回收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结合发放资料、流动宣传、专项整治、征文、摄影、微视频大赛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持续提升全面共同参与废旧农膜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如今,在敦煌市的农村,一首当地编创的歌曲《我们捡拾废膜》正在成为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新载体。敦煌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敦煌市积极创新宣传载体,精心组织开展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知识有奖问答、废旧农膜捡拾比赛等活动,让农民群众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到地膜残留的危害性、地膜回收的必要性和废旧地膜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价值,增强了农膜生产者、使用者、回收者、监管者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