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市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
▲ 重庆工业博物馆。
近年来,大渡口区围绕“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高效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更新改造和绿色低碳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大渡口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大渡口区成功纳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20—2022年,大渡口区连续三年因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2022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表扬激励。
大渡口区高度重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工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绿色开放发展道路、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聚力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合力打造区域性百亿级商圈,积极构建以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景观带、轻轨沿线风貌带、中梁山区域生态绿脉为骨架的“两带一脉”城市山水大格局,加快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不断加快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显著提升。
在建设人才“集聚地”方面,大渡口区高质量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成“3+13+1”的博士后引育工作平台,成立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盟,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培育科技型企业4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同时,加大全区R&D经费投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出台税收减免等保障政策,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助保贷”“商业价值信用贷”等多类金融贷款产品,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在聚力培育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方面,大渡口区坚持新老并重、质效并举,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实行“一链一策”“一群一策”。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建成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3个,8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大渡口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全力打造“西部视谷”“全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高地”等核心产业集群。
在大力实施工业城市建设方面,大渡口区推动公园城市建设由“城中建公园”向“园中建城市”转变,累计建设70个公园。同时,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动态维护工业遗产保护,通过活化利用旧遗址、旧资源,打造文体旅艺术江湾、人文秀带。大力推进“两江四岸”大渡口段治理,建设10条连接城市腹地和江岸线的生态绿廊,修复重钢崖线生态带11公里,重钢崖线山城步道项目荣获2022年巴黎设计奖国际环境艺术类别金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解决老旧小区房屋安全隐患及社区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短板问题,推进24个片区改造,让旧居焕新颜、老旧变怀旧。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大渡口区持续开展“两江四岸”和“清水绿岸”整治,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和生态廊道建设,扎实开展矿山治理修复、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以及噪声污染防治。对重庆高新区建桥园实施循环化改造,已基本形成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水处理、环境监测、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环境友好产品等生产为主的节能环保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已聚集以三峰环境为龙头的重点生态环保企业95家,创建10个市级、63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
此外,大渡口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和“精准医疗”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形成医疗器械审批审评和专利检索快速通道,贯彻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实现高频民生事项“零材料”办理58项,全区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间压缩至84%。保障民生工程实施,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创业贷款等就业举措,打造重庆市老工业基地就业创业示范园和“义渡就业列车”品牌,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记者 文琰/文 钟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