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胡楠楠 杨兴凤 胡欣悦)近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石榴籽”理论普及宣讲团走进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坝芒村,用好非遗文化,助力文化传承。
非遗课程进乡村,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新时代大学生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传承。宣讲团为坝芒村的群众先后开展了非遗课程扎染、泥塑课程。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宣讲团成员张钰霞为到场的小朋友们介绍扎染的历史和来源,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廖媛媛由易到难、由浅及深讲解进行扎染的步骤,小朋友们在不断摸索制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晾晒干的成品扎染帽子和扎染T恤更是让人感受到靛蓝之美丽宁静。
宣讲团成员正在介绍扎染艺术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宣讲团成员向思慧主讲泥塑,向到场的小朋友们介绍了土家族的历史,通过提问的方式明确了制作《土家人》泥塑的要点,每一步的示范讲解后留出操作时间,其他宣讲团成员在旁提供适宜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在引导下逐步完成泥塑《土家人》的创作,看到最后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抑制不住的拍手欢呼。此次泥塑制作不仅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也使得宣讲团成员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文化。
沉浸体验非遗,勇担传承使命
秀山县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完整的传统传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参观土家织锦陈列室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2023年,秀山土家织锦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宣讲团成员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胡刚副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土家织锦陈列室,一幅幅美观整齐的土家织锦作品目不暇接,散发着土家织锦文化无穷的魅力。
非遗传承人王弘介绍道:“土家织锦有400多种图纹,分为了七大类,虽然土家族是一个没有自身语言和文字的民族,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织锦表现出来。”
在参观时,王弘向大家讲解了土家织锦图案、编织方法,宣讲团成员在土家绣娘的指导下亲自体验,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非遗土家织锦的文化,明白了土家织锦不只是一种——编织的是生活,更是情怀。
合影留念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龙凤花烛”馆,朱红底色的蜡烛上,一条龙,盘柱昂首,吐须扬角,一只凤,雍容华贵,展翅欲飞。这是盛开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朵奇葩——龙凤花烛。
大家对一件件精雕细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花烛工艺品赞不绝口,龙凤花烛非遗传承人陈建友现场授课。据悉,龙凤花烛通常由龙、凤、花卉等图案组成,常用于婚礼,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设计,分为牛头烛、寿星烛、迎春梅花烛、双秀花烛等。
精美的花烛工艺品背后凝聚了雕刻家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同学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传承,还要积极探索创新工艺、设计并开发新的产品,“赋新”非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