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黄泛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易于耕作,适宜夏大豆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制种基地。在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嘉祥大豆制种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需要通过项目支持、基地共建等,切实解决产业效益偏低等问题。
多措并举聚合力,推动种企集群发展
目前,嘉祥全县大豆良种繁育面积18万亩,年繁制种量约1.5亿斤,年供种占黄淮海流域大豆种子交易量的70%以上,大豆种业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
政策扶持,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嘉祥县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展繁种大豆收入保险试点等,发放“大豆产业集群贷”1.5亿元。推动集群发展,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创新“种业+综合服务”经营模式,引导种业企业入园集聚。嘉祥县成为国内大豆种子生产集聚区、销售集散地、科技集成应用区。
强化科企深度合作,提升育种创新水平。积极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联合育种、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开展育种研发,拥有自主育种能力企业7家,先后选育“圣豆”“嘉豆”“华豆”等一大批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品种104个。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创新实行“土地流转、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种粮协同”发展模式,全县种业关联企业达27家、农民合作社221家、家庭农场227家,带动制种农民30余万户。
优化种业市场环境,擦亮“嘉祥豆种”品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持续强化种子执法检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成立嘉祥种子协会。积极申报“嘉祥豆种”地理标志产品,承办首届全国大豆种业高峰论坛、全国大豆良种增产增效现场观摩会等活动,提升“嘉祥豆种”品牌知名度。
仍存诸多困难,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嘉祥国家大豆制种基地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面对新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产业经济效益偏低。从种植比较效益看,嘉祥县大豆制种亩均效益比种植玉米低350元,农民扩大大豆制种积极性不高。从产业结构看,种业产业链条短,难以延伸,缺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品附加值低。
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多数为小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平均销售利润率仅5%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弱。全县仅7家企业具有自主育种能力,占比不到1/3。种业人才缺乏,检验人才尤其匮乏,种子加工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企业发展用地和融资难。多数企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晾晒、仓储、加工都需要土地,经营用地审批难度大。同时,缺少适合种业企业的贷款品种,到收购种子时,资金周转压力很大。
此外,种子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大豆种子市场中无证生产、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个别种子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欠缺。
推进基地与企业共建,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嘉祥国家大豆制种基地取得的进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新发展阶段,国家制种基地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结合共建,提升种子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要打造一批国家种业强县。建议国家研究制定种业强县评价办法,在全国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中遴选一批种业强县,积极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重点支持种业强县的产业链建设。
要推进制种基地与龙头企业结合共建。支持种业企业与制种大户、合作社、农民建立长期契约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加工设施。引导企业在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基地建设,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力度,立足当地打造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要强化制种基地科技支撑和管理服务。探索利用田间可视化、水肥智能施用等智慧技术,提升基地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制种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等市场准入审查,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抓好制种过程管控。
要强化制种基地考核和工作宣传。加快制定国家制种基地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及时总结制种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基地企业结合共建、政策创新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系山东省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