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老建筑的新生 从“留得住”到“活得好”

2023-06-25 14:05:28  来源:第1眼

端午假期,南滨路上的一栋老房子,成了新景点,它就是重庆开埠时期第一座洋行——立德乐洋行。经过三年的保护修缮,立德乐洋行旧址群,以开埠遗址公园的方式,回归这座城市。

130年前,南滨路沿线曾是外国商号聚集的地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条重庆最早的“洋人街”上,英国商人立德乐办起了洋行,把贸易做得风生水起。这栋如意式宝顶“红房子”可谓中西合璧,显示出屋主人“入乡随俗”的意愿。白菜造型屋顶灯盘,寓意“百财”;南瓜扶手,寓意“多子多福”;蝙蝠屏风,寓意“吉祥福气”。

历经百年风雨,当立德乐洋行借助今日工匠之手,重新找回昔日色彩,南滨路上也多了一个百年开埠史的重磅讲述者。就在本月,立德乐洋行旧址群以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方式回归。不仅是红房子,立德乐洋行仓库旧址,在保留外部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更新内部空间,成为300余件开埠时期文献、照片、老物件的新家。

立德乐洋行修建于1896年,有127年历史,这样的岁数,人类寿命当然难以企及,但放在建筑圈,其实算不上多老。如此“年轻”的老建筑,价值有多大?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是去是留?定位渝中区解放碑五四路和临江路交叉口,那里的一栋三层小楼,就曾经站在去与留的十字路口。

渝中区解放碑五四路,这座三层小楼,静立闹市之中,在高楼大厦的环抱下,显得与众不同。时针回拨,当解放碑商圈开启如火如荼的改造,有人提议将它拆掉,在原址建一个车库。但这栋小楼意义特殊,最初是法国天主教真原堂的一部分,抗战时期,曾是中英两国在重庆城区的联络地点。相关部门多次调研后,决定对其进行保护利用,让城市建设为历史建筑“让路”。这一让,让出了一个新的历史地标,也让出了一个新的文化消费空间,让出了火爆网络的“重庆版布达佩斯大饭店”。

老建筑,多老才有保护价值?故宫博物院第六任掌门单霁翔认为,不能单纯以时间论英雄。

中英联络处旧址,到底是给寸土寸金的解放碑加了分,还是减了分呢?如果拆除后修车库,容量不会超过50个车位;而现在,其建筑价值已达上亿元,人们来到这,既能看到解放碑之繁华现代,也能品到历史与现代同框的城市底蕴。从这个角度说,这不是让路,而是一起向前。如今,老建筑的去与留,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问题,如何更好地留,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这个时代,才是更大的挑战。

坐落于巴南区天星寺镇芙蓉村的民宿“别花山房”,曾经是清代的“廖家大院”,岁月的沧桑让这座老院子变得破旧不堪。在当地文旅部门的推动下,社会资本与传统建筑完成了牵手,闲置荒废的老房子重新有了人气。

同样完成蜕变的还有“朱家大院”,这座以前的农场职工宿舍,现在成为了一个馆藏图书上万册的山间“书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让传统院落以展陈、民宿、书苑等形式,重回大众视野,这是巴南正在打造的文旅新IP。

重庆历史遗存“家底”丰厚,除了老房子、老院子,还有不少老厂子。鹅岭二厂,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印钞厂、解放后的“印制二厂”,如今厂区变景区,是年轻人喜爱的热门打卡地;再比如,重钢环保搬迁后,老厂房原址建成的重庆工业博物馆,完成了“工业锈带”向“文博地标”的转变。

老建筑,如何深度对接城市的新发展?在重庆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看来:历史不能只写在历史书中,要有可观看、可进入、可触摸的实体,要尽可能向市民展示、开放,为当代服务,这样才是真正活起来。利用,是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中要起到重要作用,还应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在一定时期给予零租金的支持等等。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活化利用应该与城市发展同步,服务当代,传承后人。

最好的保护不是“养在深闺”“束之高阁”,而是成为人们的日常所需,成为城市发展的养料和资源。回到南滨路,那栋见证百年开埠风云的红房子,正以新的方式融入今天的重庆。当厚重的历史和崭新的未来并排写在城市封面上,老建筑其实依然在生长,并且是和城市一起生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