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勇、韩振、李晓婷
花草、流水、田野,入院别有洞天;黑瓦、白墙、回廊,旧时风雅又见。
走进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拨开层层繁花绿林,一处结合川东民居与江南徽派建筑特色的四合大院“别花山房”安静矗立。别具一格的“歪门”之内,这座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巴渝老民居经改造修缮后,变身乡村民宿重焕光彩。
近年来,巴南区有序打造“巴县老院子”文旅品牌,修缮了一批具有巴渝风格、巴县传统、巴南特色的重庆传统建筑,活化衍生出民宿、书苑等业态,一大批散落在大地上的历史文物“醒”了过来,并带“活”了乡村闲废土地、闲置房屋、空闲劳动力,绘制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图景。
散落在巴渝大地上的文物
一条夕阳古道,多少盐茶往来。蜿蜒的道路连接起廖家大院别花山房、廖氏祠堂、石壩屋脊等系列传统院落,诉说着这个地方大族的历史兴衰。
“别花山房建筑规制高,是典型的官制民居,经考证其名取自白居易诗词‘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巴南区博物馆馆长黎明告诉记者,在巴南,像这种明清以来的古建筑遗存还有200余处。
这是5月11日拍摄的别花山房。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武成三年改巴县,废枳垫江二县入焉”,翻开《巴县志》方知,千百年来,巴县一度是老重庆的代名词。作为老巴县“继承者”的巴南区,百余处明清古建筑忠实记录着巴渝百姓的生活百态,一批批家族老宅内,主人们或富甲一方,或贩盐贩油,或耕读传家。
探寻历史的遗迹,从这些老院子里,走出了杨沧白、邹容、丁雪松等巴县历史名人,承载过如故宫文物南迁重要周转地等重要职能……老巴县的历史和故事,在老院子里演绎,升腾出长江上游地区跨越千年的“烟火气”。
“对巴县老院子的保护是保存重庆历史文脉的重要工作。”黎明表示,巴县老院子有巴渝建筑、徽派建筑、木构抬梁式和穿斗建筑、夯土碉楼等,是不同时期南方建筑的精美代表。
走访多个巴县老院子遗存可以发现,巴渝地区的民居建筑,很多是前店后居的临街院落、风采独具的吊脚楼,但巴县老院子大多规模宏大,呈现“口”字形、“日”字形、“器”字形的四合院布局,雕刻精美,占地较大,许多还配有碉楼,由黄泥、石灰和糯米粉混合浇筑而成,屹立百年而不倒。这些老院子成为研究巴渝文化的重要载体。
巴南区文化旅游委主任万耀东表示,巴县老院子的院落选址多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讲究与自然山水的协调,非常考究,本身就具备良好的文旅属性,存在活化利用的多种可能。
学苑书院景观。新华社记者王嘉轩摄
拾起重庆人的“乡愁”
在开放宽敞的老院空间内举办艺术展陈,在精致的土木结构中新增现代化住宿设施,在静谧别致的山野乡韵中筑学苑书院……通过合理利用老民居环境延伸田野之趣,一批民宿、书院氤氲着浓浓的乡愁,在山环水绕间快速成长。
2023年3月,根据历史文化价值和活化利用情况,巴南区评选命名杨沧白故居、彭氏民居、黄家大院、别花山房、花房筑·明院、学苑书院、五斗丘小院、十全堂、花境院子和覃家大院为首批巴县老院子。
看到如今的花房筑·明院,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处破败不堪、年久失修的危房。2019年,房主赵玲将老房子折算入股,交由合作的设计策划公司经营。
“老胚墙、老木梁,只需一眼就能想象它改造后的模样。”公司总经理刘晓波告诉记者,一个院坝、一片竹林、一杯清茶,便是久居喧嚣都市之人向往的乡愁告解之地。
5月11日,花房筑·明院负责人刘晓波在民宿里为游客讲述巴县老院子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修旧如旧,匠心独运,是这些巴县老院子获得成功的基础。在巴南区相关部门指导下,刘晓波带领团队改造这处老院时,专门保留了土胚砖瓦结构,完整体现了巴渝老民居特色,并将原先老院储存红苕的防空洞、猪圈等加以改造利用,形成现代性与乡趣结合的特色民宿。
“住在散发泥土气息的老房子里、吃着天然有机的绿色食品、听着婉转的鸟声、看着袅袅炊烟、享着民宿管家真诚热情的服务,远离喧嚣心情格外地放松。”民宿住客李东说。
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朱家大院保留精美的福、禄、寿等几何纹样格眼窗花,板式木门,自然弯曲的室内木梁;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丰盛古镇的老院子十全堂通过应用老木材、老构件等原材料,恢复当年大方厚重、细腻流畅的建筑风貌;紧邻云林天乡等著名景点的花境院子坚持传统工艺进行修缮……
在保存古韵的基础上,为老院子加一点变化、添一些个性、造一些场景,则让乡愁有了具体可感的载体。
如今走进这家高端定制民宿花房筑·明院,可以现摘、现做、现吃的露天“樱桃小厨”打造别样会餐场景;可仰望星空的天窗,有供孩童们玩闹的滑梯,藏于房间深处的酒窖让民宿趣味满满……
纵观巴县老院子的重生之路,优质社会资本的加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朱家大院,巴南区引入九三学社学苑出版社这一社会资本,朱家大院负责人赵洁说:“房屋产权仍为当地农场所有,经营工作交由企业负责,如今这里变成融合图书、艺术、剧场等多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万耀东表示,社会资本的注入有助于更好盘活资源、凝聚力量、提高效率,近年来全区引入社会资本1.6亿元,打造巴县老院子7个。未来三年,巴南还将围绕老院子做好空间规划、功能布局、供地保障,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修缮并活化利用老院子80个。
诗意空间暗藏流量密码
依托巴县老院子等文旅品牌,2022年,巴南共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左右,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9亿元,与2019年的旅游接待情况基本持平。
越来越多的游客自山河湖海而来,品味巴南一隅的风景。“只有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还远远不够。”刘晓波说。凭借对文旅发展的深入研究,刘晓波成为巴南区旅游发展协会会长,他始终认为,民宿的调性来自文化、来自底蕴,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在于文化的注入。
“一开始客人刚到这里普遍会抱怨:太偏远了,大老远开车过来只看见普普通通一座山。”刘晓波回忆,但当客人在民宿管家的引导下,沿影影绰绰的竹林走进民宿院落,抱怨和质疑随之会变成惊讶与赞叹。
“花房筑·明院”民宿景观。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除了泥土气息的房屋以及原生态的食品,花房筑·明院这样的乡村民宿,还主打文化体验式入住,注入农耕文化内涵,通过定制服务让旅客感受农业文明生活生产方式。
“花房筑民宿采取包院形式,共9个客房、14张床位,为客人打造定制化服务,不论是策划一场订婚仪式,还是在民宿度过一个纪念日,我们都会根据客人需求布置场地、打造食谱等,为游客体验注入满满的仪式感。”刘晓波说。
客人们亲近乡野的同时,民宿的旅游资源聚合能力也充分释放。在这样的民宿中,一个个定制化的“旅游包”,客人们可自由选择采摘、野漂、滑翔等体验项目或体验不同的巴南文旅线路,以往短短一两天的休闲之旅,向深度游、体验游转变。
在火热乡村游的带动下,刘晓波的民宿越做越好。“周末要想来住上一晚,需要提前一两周预订,很多游客都是带着亲朋好友过来的‘老顾客’。”
20余公里外,改造后的朱家大院迎来一批自然教育学校的研学队伍。走入朱家大院,一幅幅精美的钢笔绘艺术作品生动鲜活,万册图书搭建起书香四溢的诗意空间。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学苑出版社试图打造更多文化产品,凝聚起更多巴南故园记忆。
据赵洁介绍,朱家大院自改造后已承接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研学活动32场,未来计划再加入大数据技术,让这个竹林中的“图书博物馆”更具科技范儿。
“家门口就有一个这样的文化空间,周边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过来坐着看看书、看看展,逐渐成为一个文化聚集地,也助力当地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南彭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彭伟表示。
“花房筑·明院”民宿景观。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老院子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在花房筑·明院工作7个月来,刘洪森已经深爱上这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情都会变好,以前的工作节奏太快,很容易让人疲惫。”对于21岁的民宿管家刘洪森来说,他已经能与团队一起为客人设计一场个性化服务。
在刘晓波直接管理的4家民宿中,像刘洪森这样的民宿管家还有20余名。通过民宿产业发展,更多城市里的年轻人才被吸引入村,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除了将城里的年轻人引入乡村,一间老院子的重生,还搅动了周边田野的“三闲”,即闲废土地、闲置房屋和空闲劳力。
别花山房经营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刚来到别花山房老宅时,偌大的房屋仅剩两名留守老人在此处喂喂鸡、做做农活,绝大部分房屋和土地都已荒废,杂草丛生。
“我们企业入驻后,通过流转土地从村民手中盘活土地和房屋的经营权,并在旁边的幸福农庄购买房屋将老院子全部置换出来。”今年五一假期,别花山房早早就已预定出去,假期前四天,民宿经营收入达10万元。
“民宿赋予周边的经济价值中,卖房间只占5%,其余都是对‘三闲’的带动利用。”刘晓波表示,自团队2016年进入巴南改造老民居以来,不断吸纳周边零散务工人员,不少村民变成固定项目骨干,日均薪资增长到原来的三倍;更多村民随项目进展灵活务工,目前一个项目施工的100余人中近80%为当地村民。
如今,刘晓波正向重庆市人社局申请“千人管家培训计划”,希望通过专业培训培养更多普通人成为民宿管家,助力当地民宿产业人才储备。
“乡村振兴的未来在于产业的延伸与融合。”巴南区委书记何友生说,该区正以巴县老院子衍生出的民宿、书苑产业为基点,带动周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企业和当地采取‘院内+院外’合作模式,院内由我们企业经营,院外采取农村合作社的方式交给当地村民经营。”张勇表示,周边村民通过发展多种业态,共享民宿涵养客源,带动当地“稻+N”、水果、垂钓产业发展,同时周边产业也为民宿客源带来更多体验项目,一举多得。
从一个产业到一个“产业包”,更多产业链上产品被“打包”进文旅项目中,成为丰富项目内容、吸引游客流量、实现价值变现的“密码”,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机遇。“现在当地一斤高山梨价格已经从3元到了8元。”刘晓波说,有了市场,农产品才有卖点。
如今,以巴县老院子为圆心,更多文化节、旅游线路搭建起来……巴县老院子已成为巴南极具辨识度的城市品牌载体,在巴山渝水间散发出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