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市政协委员踊跃建言贡献“金点子”—— 重庆如何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2023-05-18 09:43:44  来源:重庆日报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是国家所需、双城所向、重庆所急。

5月16日,市政协六届三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专题协商。不少市政协常委、委员踊跃建言,提出许多“金点子”。

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委员们不约而同呼吁,要关注产业集群式发展。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西南铝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王建国建议,研究出台制造业领军企业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完善领军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壮大领军企业数量;制定“一企一链”“一企一群”方案,支持领军企业发挥头雁效应,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通过技术输出、资源共享、供应商管理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落户,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可看来,汽车产业是重庆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对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建议开展补链扩链强链行动,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大力突破软件技术瓶颈,提升汽车网联水平,三管齐下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是承载制造业集聚的重要产业空间,是打造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长寿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何以龙建议市级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区县,以园区为载体,调整优化产业规划,指导各园区及园区各组团明确产业定位和产业链环节分工,聚焦两个到三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提升主导产业辨识度,对长江支流岸线相关园区及项目的落地制定实施细则。

针对川渝两地制造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特点,市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罗学文建议“省市联合”共推产业发展集群化: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完善信息对接、权益分享、税收分成等政策体系,携手承接国家“东数西算”、下游高端制品、功能材料、特色零部件制造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联动打造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智慧赋能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升等问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市政协常委、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常务副总裁李耀说,重庆传统制造业正处在“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关键期,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真正走进企业,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找到“转”的方向、路径、办法,充分激发传统制造企业想“转”的动力,真正认识到“转”才有生机,“转”才有奔头,“转”才有未来,让“向转而生”成为现实。

“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更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市政协委员,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建议开展“让制造更聪明”行动,提升产业竞争力。例如推进笔电、手机等企业智能化转型,广泛开展机器换人,加快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机器人插装与贴敷、智能仓储物流装备等应用。

作为一名从事物流服务的委员,京东物流市场与公共事务总监晏夏怡围绕“加快培育服务型制造”建言。晏夏怡建议,引入零售头部企业自有品牌集群进入重庆与本地制造业联姻,大力倡导创新合作。同时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优势和“陆海优品”品牌双认证优势,为“重庆造”消费品走出去增添供应链柔性。

布局未来

提升数字经济驱动力

无处不在的软件,正带动产品、业态、模式不断创新,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图景。数字引擎日渐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市政协委员、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巩书凯对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是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智慧担当”。他建议重庆加快出台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充分激活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在各行业领域共建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重庆数实融合发展,推动本地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壮大,推动“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

同样注意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有市政协委员,重庆股权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序。他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匹配企业融资需求,打通全市政务服务数据,同享通道导入统一的企业培育数据库,通过大数据融资、智能化估值等手段,实现企业与资源精准匹配。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江北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汉华则认为,应引导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大幅提升本地协作配套优势,健全产品(服务)供需信息网,定期发布供需信息,实现供需信息互通共享。

要素保障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基壮骨

强化各类资源要素保障,才能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常委、市经济信息委电力处处长孙红光表示,我市制造业在高峰期电力保障能力与用电成本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外电支撑能力,争取国家对途经重庆的6条特高压线路进行优化,增加在渝落点,多措并举打好制造业“电力仗”。

市政协委员,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仁德认为,制造链离不开金融链,先进制造业中心必须有先进的金融服务链配套,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他建议引导各类政府基金和社会资本聚焦重点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强化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市政协常委,重庆三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江桥则建议,围绕专精特新、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创新开发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等信用类信贷产品,专设上市培育贷、专精特新成长贷、“小巨人”信用贷等金融服务品种。

针对制造业重大领域人才缺口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小康强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他建议“量身定制”编制产教融合发展规划,以先进制造产业图谱指导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配度;出台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支持政策,完善以创新贡献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让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认可、市场抢手的“香饽饽”;构建高职学生“换赛道”成长职业体系,努力打造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生力军。

阅读延伸>>>

调研点位近300个 足迹遍布四省市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扎实开展协商议政背后的故事

5月16日,市政协六届三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专题议政性协商,10余位市政协常委、委员先后建言,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建言献策背后,是持续数月的学习研讨、深入调研和梳理提炼——本次协商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系列部署。专题调研组组织委员深入调研36次,涉及点位285个,足迹遍布重庆、四川、广东、福建四省市,参与委员达480余人次。最终形成上万字的调研成果,为我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选好“切口”

确定20个强相关调研子课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庆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市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市委审定的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安排,此次协商以制造业为主题。市政协党组围绕与主题强相关的影响因子,打开思路、大胆创新,选好切口、找准“病根”、开好“药方”,确保议题设计准、调研思考深、时间花得值、实际成效好。

为此,调研组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与市经信委等部门反复研究,确定了20个强相关的调研子课题,重点围绕领军企业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工业软件、园区迭代升级、电力保障等开展调研。

为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本次协商打破惯例,根据委员的工作单位、擅长领域、与选题相关度等来确定领衔委员。这些委员对课题情况熟、思考多、研究深,都是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

深入调研

足迹遍布渝川粤闽四省市

在市政协党组领导下,各专题调研组组织委员深入一线调研,涉及点位285个,足迹遍布重庆、四川、广东、福建四省市。

比如,围绕做强领军企业,组织委员赴长安汽车、西南铝业、太极药业等开展调研;围绕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赴忽米科技等开展调研;围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森林”,赴润际远东等开展调研;围绕唱响川渝“智造”双城记,赴荣昌电子产业园,宜宾市宁德时代、极米光电等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

为借鉴“他山之石”,市政协还组织部分委员赴广东、福建等制造业发达省份学习考察。深圳华为、商汤科技、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先进制造业企业给大家带来巨大震撼,让大家感受到闽粤地区发展环境上的“重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给力。

调研中,委员们对重庆制造业发展的长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聚焦问题

提出70余条“金点子”

通过调研,委员们发现了不少重庆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不足;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领军企业带动性不够,新兴产业生成能力较弱等等。

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市制造业正面临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加快优化布局、抢占产业制高点,重庆的制造业才有未来。

委员们梳理细化问题,并在调研座谈会上掀起“头脑风暴”,最终提炼形成75条有针对性的“金点子”。其中,就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3条;就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提出建议19条;就以工业设计等赋能制造业发展,提出建议13条;就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出建议8条;就提高工业园区亩均效益、推动川渝制造协同发展,提出建议7条;就强化电力、人才、金融保障,提出建议25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