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正在进行2022年度全市“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的奉节县冯坪乡石泉村驻村书记何雷,接到了该村村民梁国象的电话。
“何书记,我又感觉自己全身发软了,能不能来一趟哦,帮我再问下上次那位专家,我这个是‘干活路’累着了,还是病情复发了?吃的药物是不是需要调整了啊?”
“没问题,我等会儿来你家,我们一起视频连线下专家,咨询下你的病情。”
梁国象是村里的脱贫户,患有先天性造血功能障碍疾病,只能通过定期服药控制病情。驻村以来,何雷利用自身和派出单位的独特优势,已为梁国象进行了5次远程问诊,让身处遥远山村的他得到了大城市医学专家的诊断、建议。
“心意领了,你能好起来就让我最开心了”
2021年5月,根据上级统一安排,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选派宣传科副科长何雷同志,来到冯坪乡石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该村面积达23.1平方公里,地处高海拔地区,经济状况较差、基础条件薄弱。
据了解,石泉村共799户2734人,常住人口983人,该村有114户脱贫户、61户残疾人、67户低保户、22户五保户、4户监测户,村民中很多与梁国象一样患有各类疾病,需要全方位的医疗帮扶。
何雷在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健康知识科普、医疗技术宣传近17年,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在走访中,他耐心细致给患病村民讲解健康保健知识;网格员排查到村民有就诊需求,他第一时间主动与村民联系,给予就诊就医建议;村里有人患了重病,需转到重庆大医院就诊、住院,他马上联系市急救医疗中心及其他重庆市三甲医院专家……
如石泉村在外务工人员向成勇意外受伤,造成左膝髌骨及肌腱断裂,何雷随即安排向成勇前往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市急救医疗中心特别开设了就诊绿色通道、安排志愿者专人陪同、联系专家教授为其会诊。尽管病情较为严重且复杂,但经过及时的诊断会诊,向成勇顺利完成手术,随后他在市急救医疗中心康复科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恢复性治疗,终于顺利康复。
近一年来,何雷协助解决村民家中就诊就医困难近80余人次。他的真情帮助,让村民们感动不已,很多人与向成勇一样发红包感谢他,他总回复:“心意领了,你能好起来就让我最开心了”。不仅如此,他还结合村民大会、党员大会、院坝会等活动,同时开展医学知识科普宣讲,宣传健康生活理念。
“四通道”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经过前期调研走访,何雷了解到石泉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医疗卫生状况较为落后,该村卫生室条件相对简陋,仅有一名村医,全村残疾人多、有基础疾病老人较多。大部分村民缺乏医疗知识,患病后因经济较差,大多选择就在村卫生室拿点药、输下液,很多连乡卫生院、县医院都不愿意去。
在市急救医疗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主要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何雷结合冯坪乡及石泉村实际,以健康帮扶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四通道”健康帮扶项目。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双向通道”。通过下派专家指导、接受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的“双向通道”方式,帮助冯坪乡卫生院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基层医疗队。
二是打通诊治服务“远程通道”。发挥医院在远程诊疗、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医疗”,每周三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培训,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远程医疗服务,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解决患者就诊困难的问题。
三是畅通疑难病救治“绿色通道”。建立危重病人、疑难疾病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确保病患能够在需要时,得到及时转诊、治疗。
四是精准掌握区域病种“信息通道”。全面分析120急救呼叫病种和日常诊治数据,提炼区域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精准进行疾病病种的诊断、治疗帮扶。
2021年9月27日,市急救医疗中心与华龙网健康频道共同发起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活动也来到奉节县。该院党委书记马渝、副院长肖骏率领医疗专家一行来到石泉村义诊巡诊,不仅用医疗技术实实在在的为村民解决问题,还向村卫生室赠送了一批医疗设备和药品耗材。在冯坪乡卫生院举行技术培训后,市急救医疗中心联合华龙网捐赠的2台AED(除颤仪)已经装备在冯坪乡卫生院,其中一台安放在卫生院120急救车上,成为重庆市首台配备在基层120急救车上的AED(除颤仪)。
“我们都结对子了,你就把我当亲戚看”
4月12日,大雨。尽管如此,何雷仍然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开了一个半小时车,亲手将残联资助的轮椅送到了石泉村监测户刘汉学家。这让刘汉学及其家人十分意外,更是十分感动,不断说着感谢的话。
他只是简单的说:“只要安全有保障,雨中开一会儿车没关系的。你们家老人重病瘫痪在床,没有轮椅,要移动一下都十分困难。好不容易等来了残联资助的轮椅,能尽快送来我心里面踏实些。”
4月26日,何雷又走访来到结对帮扶的监测户梁江林家。他是来实地观察梁江林和弟弟一起饲养的跑山鸡,他已经联系好爱心人士,准备五一节期间来奉节收购这些跑山鸡。
据了解,石泉村的监测户梁江林妻子早逝,1个男人带着4个娃,且住在海拔近1500米的高山上,除了低保,基本没有任何收入。2020年,他饲养了3头生猪又只存活了2头,整个家庭收入很低。
何雷对他说:“我们都结对子了,你就把我当亲戚看。”随着何雷长期真情实感的走访、交流,梁江林开始真正的把何雷当作“自家人”一样看待。冬天大雪冻山,水管被冻坏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何雷反映情况;雷雨天后,山里的有线电视线路被损坏了,他无法联系上广电网络公司,首先想到的也是给何雷发微信……
何雷与他结对帮扶后,首先联合爱心人士购买了他和弟弟一起饲养的跑山鸡30多只,暂时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随后,何雷观察到梁江林种植了近20亩玉米和土豆,自己是肯定吃不完的,但由于居住地偏远,运输成本过高,这些农作物也卖不起价格。结合实际情况,何雷建议梁江林养殖5头生猪,用种植的多余粮食喂养,并出资为这5头猪都购买了保险。同时,他与梁江林商定了保底收购价,一旦今年生猪出栏时,若市场价格偏低,他将与爱心人士等一道以承诺的保底价收购这5头生猪。
经过大半年的帮扶,梁江林已经感受到了各级政府对他的关心,更感受到了努力奋斗就能改变生活的真实现实。曾经爱抱怨的他,现在与村里老乡们说得最多的话是——“感谢哦,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