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重庆市云阳县公安局莲花派出所社区民警张航和余茂婷早早起床,一边认真整理配发的新装备——警务背包,一边联系村警务助理,准备前往人和街道千峰村完成任务清单,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配备装备11件
警务背包成“百宝箱”
云阳是大山区、大农村、大库区,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且线路长,村里留守的多为“老弱病残”群体,农村地区警务资源难以直接触及。
群众有需要,就要有行动。今年,莲花派出所积极推行“背包警务”模式,投入经费2万余元,为民警、辅警购置带有公安标识的警务背包,背包内配备笔记本电脑、照相机、便携式打印机、文件夹等共计11件装备,确保社区民警“一包在手、应有尽有”,让警务背包成为社区民警工作的“百宝箱”。
“带上警务背包,在群众家中就能现场制作笔录、打印资料、核对录入‘一标三实’信息。”张航介绍,警务背包配合警务通使用,工作不再受条件限制,社区警务工作更高效,服务群众也更加方便快捷。“背包警务”囊括了社区民警的职能职责,主要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调解矛盾纠纷、反诈劝阻和宣传、人员管理、上门办证送证、调查取证等工作。
“脚板”延伸服务
没有警情不代表没有需要
“背包警务核心是‘背’,不是‘包’,警务背包仅是载体和形式,重点民警要背责任、背任务、背服务、背感情,把基础工作做深做实。”莲花派出所所长颜明亮介绍。
巴阳镇天山村是莲花派出所最远的行政村,全村留守老人居多,全年警情不超过3件,被民警戏称为“生意”最差的行政村。
没有警情并不代表群众没有需要。调查发现,天山村群众到最近的警务前置站办事往返需要约200元的摩的费用,办事成本较高。社区民警的双向熟悉率较低,社区基础工作在该村有明显“欠账”。
了解该村情况后,派出所把“背包警务”重点延伸到偏远乡村,大力开展上门办证、送证服务,进行入户走访宣传,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该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做好背包警务并不轻松。派出所规定社区民警提前选定走访村(社区),拟好任务清单,每周至少2天要背着背包下村开展基层工作。除了业务工作,背包警务还把了解社情民意、困难诉求纳入其中,谁和谁有矛盾、谁家有大变故、村里往来人员有无异常等等,都是民警走村入户了解的重点。
责任扛上肩
做群众喜欢的“背包民警”
“蒲助理(村警务助理),这是你们村几个村民办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帮忙通知来他们院子里领取一下,我当面发放给他们。”
“张老板,养殖场的生意很好吧!最近是不是有人给你打电话说贷款的事项,那是典型的贷款诈骗类型,一定要注意防范。”
……
一大早,张航背着背包就到了晒经村,逐个落实“背包清单”的事项。其中,重要的是摸排、回访该村村民与村道扩建施工队的矛盾情况。
“熊孃孃,上次与施工队的矛盾调解后,现在你和施工队相处怎样?有不有新问题、新矛盾啊?”张航来到该村村民熊德琼家中,对上个月的调解矛盾纠纷进行回访。
“现在关系好了,多亏张警官和村里一起协调。谢谢你们!”熊德琼马上捧着一把刚成熟的枇杷,喜笑颜开地请张航品尝。
原来,4月上旬,因晒经村扩建公路,施工队损坏了熊德琼家部分枇杷树。4月正值枇杷成熟期,眼看硕大的枇杷无法成熟,熊德琼十分心疼,要求施工队进行赔偿。双方就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熊德琼与工作人员发生互相辱骂和抓扯,矛盾有升级的隐患和风险。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民警用背包内的便携式打印机现场制作并签订矛盾纠纷调解书。
一个普通的警务背包,承载的是责任和感情。据统计,今年以来,莲花派出所“背包警务”民警相继走遍辖区21个行政村,调解矛盾纠纷21件,上门办证送证100余个次,采集各类信息230余条,反诈劝阻43人,走访精神病人21人。
“民警定期到村里来,上门办证、宣传防范、矛盾化解、走访民情……繁杂的工作一包背在肩装、一把抓在手里,民警变成活跃的‘背包客’,村民对此既熟悉、又喜欢。”谈到“背包警务”,村干部白正武竖起了大拇指。(文/曾文 图/云阳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