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山水相连、文化同源,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背景下,如何激活川渝影视发展“双引擎”?
5月10日,在江津参加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的嘉宾,围绕如何促进川渝影视产业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踊跃发言,出谋献策。
明确定位
同根同源避免同质化
“我是第一次来江津,但特别喜欢成渝地区。”在收看了重庆影视城、成都影视城的宣传片并聆听了相关负责人的推介后,《看电影》杂志总编辑黄海坤认为,川渝地区有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饮食、独特的生活方式,很多影视剧都到这里取景。在他看来,重庆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的影视城,“很多影视基地最大的特点就是同质化,同根同源的川渝两地要避免同质化。”
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专委会副会长陈建瑜总结了影视基地的四大类型:一是借影视做旅游,二是影视拍摄与旅游结合,三是只做影视拍摄,四是“影视+资本+地产”的电影小镇。他建议,重庆和四川做影视基地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到底在哪里,再明确定位和方向。
“做精做足自己擅长的,把自己的资源发展到极致。”电影周期间,陈建瑜参观了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的公安题材拍摄基地。他说:“如果全国的公安题材电影拍摄前都想到了江津,我认为这就成功了。”
电影周嘉宾认为,许多影视公司选择来重庆和成都拍摄,除了服务和政策以外,还因为川渝地区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他们建议,川渝两地影视产业在定位上,既要错位互补,也要与全国其他地方形成差异。
要素协作
共商共建携手共发展
早在2020年,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与成都影视城就签署了成渝影视“双引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加强影视产业规划协同、探索影视新兴产业互补发展机制、打通西南地区影视文化一站式服务渠道、延伸双方现有影视项目阵地、凝聚影视人才资源、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等六方面进行合作,推动西南地区影视文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站式不是一地的一站式,是两地的一站式。”前不久,导演姚宇的一部影片在川渝两地制作,投资方来自四川省,拍摄地在白沙镇,剧组人员除了他自己,其余人员都来自川渝两地。他说:“我们已感受到两地要素共享的便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到过江津多次,深刻感受到江津发展影视产业的热情。在刘藩看来,川渝两地可以合作发展,携手打造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大区。
刘藩认为,一个地方发展影视产业,要解决好人和机构的问题,要有强有力的团队来运营,勤奋、谦虚、执行力强,具有企业家精神,把影视产业当成事业来做;同时要整合力量,区域之间要做到要素共享、协同合作。
陈建瑜认为,川渝地区影视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一体化统筹。他建议成立一个联席会议机构来推动发展。
扩大影响
拓展内涵和外延
5月9日晚,26项幕后英雄奖在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开幕式上公布,电影剧组中的摄影师、剪辑师、灯光师、音效师等幕后工作者站到了舞台的中央。
“关注幕后英雄的初心很好!”香港电影金像奖副主席文隽建议,要从颁奖定位、评委选择、如何评选、代表作品等方面细化幕后英雄评选规则,甚至让明星们登台为幕后英雄颁奖。他说:“幕后英雄造就了台前明星,明星更要加持幕后英雄。”
与会嘉宾坦言,各种各样的电影节,光彩亮丽的基本上都是明星,没有幕后的人。江津打造幕后英雄颁奖盛典,让许多幕后的英雄能够走向前台,让人感动、欣慰。他们建议,影视工业电影周还可以拓展内涵和外延,比如成立幕后英雄基金、举办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前沿设施设备和技术展览等,借此提升活动影响力。
“发展影视产业实际上就是做服务。”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帆坦言,横向对比,重庆影视产业的底子比较薄,关键是本土的产业链还不齐全。他建议引进更多的人才、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让外地剧组不仅来渝取景,还把更多的后期制作留在重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