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省级党报理论宣传视频栏目的叙事探索及提升策略——以重庆日报《理响青年》栏目为例

2023-05-10 16:13:34  来源:重庆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进一步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创新理论宣传方式是各级党报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职责。2022年3月30日,重庆日报客户端理论头条频道的视频栏目《理响青年》正式上线。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宣传视频栏目,《理响青年》以95后、00后为主要受众群体,透过青年的视角,以青年担任主讲嘉宾,让更多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栏目抓住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致力于了解新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通过对党的理论宣传与青年的话语体系进行衔接,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青年的生活中去,让党的理论“响彻”青年。《理响青年》是省级党报面向青年群体进行党的理论宣传的一种新的尝试,通过短视频化的理论宣传丰富新闻叙事视角、拓展新闻叙事元素等,促使理论文本向生活实践转化。

一、《理响青年》理论宣传的叙事视角

新闻叙事学把以事实为本的新闻叙事作品与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方式和叙事原理入手,归纳总结出新闻叙事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衡量新闻叙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事件性,二是叙事方式。《理响青年》通过视频中青年领讲人的宣讲,将古往今来具有因果关系的重大事件转变为可视化的故事,呈现独到的新闻叙事表达。学者胡亚敏参照热拉尔·热奈特对叙事视角的划分,将视角分为三大类型,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理响青年》则主要使用非聚焦型和内聚焦型视角,以叙述者≥人物的叙述模式,对整个故事作出预言或回顾。

1.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理论解读与阐释贯穿整体

非聚焦型视角即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作全景式的观察。《理响青年》中的领讲人即叙述者,其在讲述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时,将故事的时间跨度拉长,从革命路上的青年党员陈乔年、陈延年到战争年代的杨靖宇、董存瑞,从新时代为国为民戍边的战士、奥运健儿到你我身边普通却不平凡的驻村干部和行业标杆。领讲人将众多人物融入到同一个主题中,站在上帝的视角,仿佛将自己作为历史人物本身,带领受众进入人物的光辉事迹,厘清背后隐藏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线索,从而摆明道理、做出解读。同时,视频动画和影视资料配合领讲人的讲述,展现出恢宏的气势和壮阔的场面。比如栏目第41期的《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领讲人对李大钊、黄文秀等人物的经历、结局、命运了如指掌,同时借助不同人物焦点的转移,讲述“斗争”在不同时代的方式与意义,给人以从容而感动的视觉呈现。

2.移步换景的内视角:领讲人与理论同行

内聚焦型视角即叙述者=人物,其中不定内聚焦是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的事件。[4]《理响青年》主题内容范围广泛,包括乡村振兴、新就业形态、粮食安全、共青团发展历程等,栏目通过不同人物的内聚焦视角来讲述同一个主题下的不同事件,进而共同指向基于实践的党的创新理论与政策。不定内聚焦有其视野限制,因此《理响青年》的领讲人以自己为主,讲述自己在场时的情况,对不同人物事件的表达只能通过自己的猜想而不做深入剖析。比如,在讲述乡村振兴主题时,领讲人以不同时期青年对求学的责任和期望为主线,跟随他们对乡村景、人、貌等不同聚焦事件进行观察,展现不同时期青年对乡村的特定感受和思维方式等。期间不加修饰也不做解释,以领讲人自身的内心感动和无限的畅想结束。这样可以保持领讲人对不熟知事物的沉默,增强叙事可信性,激发受众思考和参与,拉近领讲人和受众的距离。

二、《理响青年》理论宣传的叙事元素

1.情节:提炼理论要点,打造观点产品

《理响青年》在阐释不同理论的情节中,注重各种理论资源和素材的综合提升,在进行一系列加工、整合和创新工作中,也体现出对观念、观点产品的敏锐捕捉。栏目以新时代理论的“学”“讲”“听”为牵引,将抽象的理论由文字演变成观念产品。比如,《理响青年》将“新就业形态”搬进直播间,制作了人才培养卡、产业布局卡、政策支持卡等进行购买。西南政法大学学子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歌曲《风华》、“村歌计划”中武隆后坪山中的劳动号子,都是将理论概念化后的观念产品。这些观念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和形态构筑起了一整个完整的叙事情节,挖掘受众追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关注、聆听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激发内心对理论内涵的渴求、想象,调动起个人积极的学习情绪。

2.人物:做深青年领讲,宣传青年典型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他们汲取的精神资源、形成的精神面貌以及塑造的精神形象,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理响青年》每一期的领讲人均来自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重庆市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旨在让青年讲历史、悟金句、走基层。同时,《理响青年》超过一半的主题都是“英雄母题”,以青年典型激励当代青年体验人生,咀嚼情感,更具教育意义。学者曾庆香认为,新闻叙事中的“原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典型性和反复性,沉淀了人们对新闻故事的认知与情感,对于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接受度普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强化了栏目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引领作用。

3.场景:契合主题背景,凸显地域历史

理论宣传不仅要勇立时代潮头,更要具备历史眼光,厚植栏目内涵。视频、音频除了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更重要的是它能搭建和利用场景。一方面,《理响青年》创新栏目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同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方言歌谣进行传播。比如一首改编后的《绿色崇拜》,唱出了重庆Rap青年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自我解读与阐释;另一方面,栏目紧扣主题设置场景,将理论话语放入叙事场景中,再现场景中人物内心的冲突,升华场景下受众内心的情感。比如,《理响青年》将镜头对准大学校园、非遗传承地、红岩文化博物馆等,把理论放在“全民阅读”“五四青年节”“民法典的颁布”等时代历史变迁、重要节点,通过实地采访、全天候跟拍等,让理论宣传能追根可溯源,也为栏目本身累积更多的创作契机。

三、《理响青年》理论宣传的叙事时间

1.非时序叙事逻辑,多层次联结作品

一般而言,传统的新闻报道以事件发生的时间线为主导,将人们急需了解和知道的信息放在新闻文本开头,也就是“倒金字塔”结构。而非时序新闻叙事则是一种自由的时间连接,它根据故事的结构特点、事件的相似性等来组构作品。《理响青年》每一期的开头,往往是以领讲人直接宣讲主题或是实景中青年与不同人物场景的联动开场。领讲人不等故事讲完,也无需回答问题,就插入一段影视宣传资料,并提出值得讨论和关注的议题,这种流动的画面能够维持观众视觉的连续性。《理响青年》目前更新的节目中有三个专题系列,即3期《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系列、8期《红岩里的青年》系列、5期《五个模范》系列,虽然节目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不可预期、引用的影视资源多彩多样,领讲人穿插叙事,但受众仍然存在于真实的有序生活中,观看着非时序叙事,重温“过去在现在的位置”所建构的生命联结,也凸显非时序所带来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2.善用话语时间,稳定叙事频率

热拉尔•热奈特认为,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即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也称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8]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两种时间不可能严格地保持一致。在叙事时长上,《理响青年》主要运用概述与等述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将红岩故事、青年模范等宏大的故事时间压缩为体现其主要特征的文本,以此来加快话语时间;另一方面运用现场采访的形式,使全国思政课、文旅融合等话题实现直接对话。栏目邀请西南大学教学标兵、乡村振兴带头模范等,由新闻当事人掌控话语时间,等时表达当事人故事时间,既是现实的复制也是真实的再现,这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在叙事频率上,《理响青年》呈现出“一贯性”的特点,对于同一事件或人物只叙述一次,控制重复叙述所增加的信息冗余。50多期节目各有主题,领讲人一次铺排,随即展示主题下打破平衡的故事情节、人物和场景等,当主题被彰显出来时,直接探讨因果并以新的形态结束。这样有助于在短而小的视频体量下,给予主题充分的话语时间,被选择的情节完成叙事动机后即不再出现,符合短视频理论宣传“导引目光”与“眼见为实”相结合的特点。

四、《理响青年》的叙事提升策略

截至目前,《理响青年》已刊播54期。在前述探索叙事创新的同时,栏目亦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叙述主体镜头驾驭能力欠佳、新技术服务叙事表达欠当、叙事互动欠缺等,因此栏目在未来还需精益求精,赋予理论宣传更强的生命力。

1.权威理论文本转化为“大众化”叙事文本

首先,栏目主创团队必须要将党的创新理论这一权威理论文本积极向“大众化”文本转化,通过通俗易懂的“大众话”充分解读理论内涵、释放思想伟力。视频画面是最为大众化接受的方式,“大众话”则强调青年领讲人的声音表达。《理响青年》运用短视频说故事的方式,本身就蕴含视听觉的导向。因此,“大众化”叙事文本的建构要做到第一视像要有力,第一音像要清晰。其次,根据栏目定位,进行内容分层。《理响青年》以95后、00后的青年为主要受众,即“Z世代”。一方面积极开发适用于“Z世代”活泼、热情的视频UI设计,另一方面将“学、讲、听”融入“理响青年话金句”“理响青年当导游”等不同的叙事视角,突出话题思想性,引导青年以轻松的心态观看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最后,栏目主题选择要“大众化”,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党中央决策部署与人民大众的利益关联讲清楚、说明白,进一步增强理论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

2.利用5G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盘活前端、后台,服务《理响青年》叙事表达

5G技术赋能下,多维互动、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模式发展态势迅猛,移动化、具身性、高速率的媒介技术特征赋予了受众极大的媒介近用权。《理响青年》栏目转场拍摄较多,会出现视频呈现清晰度不一,学生采访收音不稳定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5G技术成为党报党刊理论宣传工作的强大助力。一方面,5G技术赋能《理响青年》栏目前端场景直播的可操作性,规范视频拍摄制式和剪辑要求,通过视频再现原场景,对主要宣传对象进行全程直播。同时,视频制作中要保留画面中的弹幕及花字,根据受众反应策划重要节点剪辑成片。这样的方式使得理论宣传以场景叙事铺排,弥补叙事文本严肃单调的缺口,不仅拓展了媒体的维度,也使传播平台包容性更强,真实感更浓。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理响青年》的正面、负面情感进行甄别,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挖掘、呈现,适时调整、引导、回应网络舆论。青年群体的情感及其产生的舆论关乎理论宣传叙事视角的选择和叙事声音的表达,有助于合理布局叙事结构,有利于减少理论宣传过程中的模糊与想象,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3.汇聚“党报+高校”青年力量,增强《理响青年》叙事互动

非时序的叙事使得故事联结速率加快,数字节点化的生活方式也使得移动端的理论宣传具有重大意义。《理响青年》通过视频化的理论宣传,能够将时间和空间具象化,并通过故事化的表达将党的创新理论分享给青年群体。但目前栏目评论数量很少、互动效果不佳、回应受众关切不够,这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利用短视频与理论宣传共同构建新的新闻叙事?如何在增强叙事互动的过程中,打造理论宣传的叙事情境?如何进一步增强栏目理论宣传的影响力?

一是延伸媒体推介,形成叙事共同体。《理响青年》可借助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和重庆各大高校的力量,在重庆日报“理论头条”栏目、公众号等渠道中进行联动宣传。同时发动合作高校进行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媒体进行内部推荐,形成青年领讲人跨校合作、多专业教授跨校座谈、多层次话题跨校拍摄宣传的叙事共同体。二是开展理论宣传活动。《理响青年》栏目应积极开发不同的生活场景,包括基层情境演绎、青年舞台MV、跨校双屏互动等,将理论宣传所预设的叙事主题进行标记和分类,在对叙事主题进行实景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探索中,完成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针对性的宣传。三是关注受众反馈。一方面联合高校新闻传媒专业类学生成立信息调研小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后台相关转评赞数据等密切关注受众的现实反馈;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理响青年》信息协调机制,与调研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善数据收集、分析要点、评价机制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方案,完善栏目的叙事方式。

结语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号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理响青年》以视频化理论宣传的叙事路径,改变了过去以书本解释、专家讲解、媒体报道为主的宣传方式,融入了新鲜的叙事力量、青春的叙事情节和多元的叙事场景,让广大青年群体更能接近党的创新理论,易理解可操作能共鸣,进而实现理论认知的自觉实践。同时,《理响青年》也深耕于理论宣传的大众化、通俗化、实用化,将对党的理论宣传与青年的话语体系进行衔接,为理论宣传延续空间、让理论宣传持续生产。

作者信息:

欧勤扬,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王琼樱,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市2022年社科规划中特项目“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研究”(编号:2022ztyb13)阶段性成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