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从地砖破损到绿化带缺水等常见问题的“机器眼”,自动办理案件的智能值守机器人……5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在江北区看到,一批“黑科技”设备和智慧化应用场景被植入到该区城市管理“智慧执法”系统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去年11月,江北区“法治政府建设‘智慧穿针、依法引线’城市管理新路径”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同时,沙坪坝区、渝北区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南岸区“法治护卫赋能智创生态筑城”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重庆法治政府建设呈现协调并进、创新发展的局面。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近年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生动实践,聚焦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目标,围绕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一体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压紧压实责任,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协同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让法治成为巴渝百姓幸福生活的最亮底色。
抓紧抓实中央督察整改
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车辆把人行道地砖轧坏了,又是斜坡,遇到下雨好多人摔跤!”渝北区丰德阳光水岸小区临街商业门面前的人行道上乱停车问题,导致业主出行不便、意见很大。
“物业也想了办法解决,但基本没得用!”临街商业门面的商户刘先生说,物业曾在人行道上设置隔离桩,不久就被人为破坏了,乱停车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反反复复,这矛盾一扯就是半年多。
去年初,中央依法治国办来渝督察,渝北区丰德阳光水岸小区就是督察点之一。经过督察暗访,设置隔离桩的情况属实,该路段属于小区红线范围,为业主的公共区域。
随后,督察组迅速将该信息报给渝北区相关部门,渝北区双龙湖大队执法人员联合两路环卫所工作人员一同到现场,对原不规范安装的隔离桩进行拆除,并重新规范安装隔离球,设置专门的安全通道,消除了安全隐患,美化了周边环境。
“车辆不乱停,坏掉的地砖已修好,还增加了座椅,我们业主对整改效果很满意。”渝北区丰德阳光水岸小区业主张大爷说。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民之福祉,法之所系。去年2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向重庆市书面反馈督察意见后,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迅速行动,7个方面125项整改措施全部完成,并建立完善制度62项,解决交通安全执法不规范等法治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9个,群众切实通过整改得实惠。
与此同时,我市构建起法治政府建设体系化推进机制,修订《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实现工作进展和成效的可比较、可量化、可证明;不断提升规范性文件制发和管理水平,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统一的现行有效政策文件库,集中公布政府规章14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5990件,推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规范。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
近年来,重庆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厘清权力的边界,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各个方面。
“头天去填张表,第二天就办下来了,太方便了!”去年9月6日,在潼南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工作人员将新生幼儿赖寅川的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社保卡、预防接种证等全部5项证件,一次性交到了其父亲赖唡银手中。
潼南区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改革,只是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发布第二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累计对21个领域86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取消。开展营商环境行政权力事项评估,推动完善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权责清单体系,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515项、公共服务事项35项。
去年11月,江津区江汉油田腾瑞达潜江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企业员工周正宇通过邮箱递送资料,不到十分钟就办理好天然气管道占道挖掘施工许可证。
“这种‘不见面’的审批服务,是我办理业务最快、最方便、最满意的一次。”周正宇对这种“不跑路”“不见面”的审批方式,点赞连连。
审批项目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执法效能高了,政务环境优了。据介绍,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我市还不断优化“渝快办”服务功能,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超过99%;区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窗综办”窗口比例超过90%,实现办事“只跑一窗”;推动3批共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推动“居民身份证”等34类电子证照在川渝两地互认共享,川渝两地营业执照互办互发实现“1日办结”,重庆和成都公交实现“一卡通”。
完善制度体系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执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家自己种的黄瓜,嫩得很!”每逢3、6、9传统赶场日,许多小摊小贩就把自家农副产品带到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廖家坪农贸市场售卖,好不闹热。
但这份热闹,却引起了附近居民的不满。“每次赶场都是场面混乱,路都不好过,散场后满地垃圾,脏惨了!”该地是陈家桥街道辖区相对较大的农贸市场,人流量较大,摊贩随意占用公共区域售卖,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秩序。
“不少摊贩都是低收入人群,靠赶集谋些生计。”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综合考虑,本着人性化原则,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通行,并规范经营的前提下,为自产自销经营者、低收入群体等划出了临时销售区域。
如今,廖家坪农贸市场赶场日依然热热闹闹,但却井然有序。
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执法公信力正体现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个执法环节中。2022年,我市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大力推行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的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等8个市级部门制定本系统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加快制定乡镇(街道)实施的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拟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15个领域的329项行政执法事项赋予乡镇(街道)实施;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修订出台《重庆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重庆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积极探索柔性执法,市农业农村委明确3类4种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情形,市公安局建立违停执法提醒纠正机制,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此外,我市还大力推进执法问题整改,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市政府针对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组织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21个重点市级部门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推动解决6个方面36个行政执法具体问题。据社情民意调查显示,2022年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好评率达94.2%。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法治的根本目的,是要保障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
2021年9月,江津区司法局收到了第一件以公安交巡警部门为被申请人的复议案件。
“现在,原属江津区公安局、人社局、交通局等政府部门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都统一受理,更加便利复议申请人找准复议机关。”江津区司法局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说,由区司法局行使区政府行政复议机构职责这一举措,降低了行政复议的申请门槛,群众可以通过各镇街的公共法律服务站直接申请行政复议,更加便民利民。
2021年8月1日,我市全面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目前,全市行政复议机关由375个减至42个,实现“一级政府一个复议机关”。
在永川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一眼便能看到行政复议窗口。清晰的申请流程图醒目地挂在墙上,供群众免费使用的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前不久,在永川区某企业上班的周某,就感受了一回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原来,周某由于不服当地人力社保局作出的工伤认定而申请行政复议。该中心受理其申请后,指派专职人员为其提供行政复议服务。最终,通过多方参与调解后,周某打消疑惑,主动撤回行政复议申请。此时,距离行政复议立案受理才过去5个工作日。
2022年,我市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创新建立复调对接、审理回避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员、助审员管理制度,试点推广“掌上复议”。全市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011件,调解终止2425件,调解结案率42.99%。
此外,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我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除险清患,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党建统领的基层智治系统,完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乡镇(街道)扩权赋能、法律服务普惠万村、纠纷化解联调联动、重点人群精细管理、夯实基础固本强基“五大行动”;推进信访“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锚定法治政府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目标,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深入推进“数智变革”,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影响力的法治政府建设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数说重庆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在全国率先建成统一的现行有效政策文件库,集中公布政府规章14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5990件
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累计对21个领域86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515项、公共服务事项35项
不断优化“渝快办”服务功能,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超过99%;区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窗综办”窗口比例超过90%
推动3批共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推动“居民身份证”等34类电子证照在川渝两地互认共享
不断优化执法方式,8个市级部门制定本系统行政执法事项清单
全市行政复议机关由375个减至42个,实现“一级政府一个复议机关”
资料来源: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