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五一”只是开始,多国旅游市场“瞄准”中国人假期

2023-05-05 08:29:0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自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以来,海外旅游市场明显感受到中国游客“回归潮”热度。文化和旅游部3日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7倍。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无论是中国周边的泰国,还是路途遥远的埃及以及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当地旅游景点中国游客明显增多。多国文旅部门和相关从业者纷纷表示,中国游客激增让本国旅游产业再焕生机,期待未来进一步拓展中国游客业务。

泰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大客户”

“五一”假期期间,在泰国大皇宫、郑王庙等知名景点听到普通话的频率会让人误以为回到了中国。在社交媒体上,中国年轻一代谈论着泰国游玩攻略,对网红打卡地如数家珍。

小长假之前,中国游客潮回归迹象已十分明显。根据泰国智库开泰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4月下旬,泰国今年已接待超过73.7万名中国游客,相较2022年同期人数激增约30倍。

从事旅游业三十余载的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裼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后中国游客动态。他说,目前每天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人数在1万上下,基本恢复到疫情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不仅如此,今年剩余的中国假期也已被泰国旅游业者纳入计划当中。泰国酒店协会主席玛丽萨乐观地估计,随着暑期泰中两国间航班增加,加上下半年的中秋节、国庆节等中国公共假期,他们预计今年来自中国的游客数将恢复到疫情前的六成。

玛丽萨说,泰国国家旅游局今年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多场路演,酒店协会旗下会员纷纷踊跃报名,为争取中国这个“大客户”使出浑身解数。协会还举办研讨会为会员介绍中国市场情况,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客人的习惯和喜好。

埃及:希望拓展中国游客业务

“今年以来,我每天都很忙碌,基本每周都接待旅行团。尽管非常累,但我很高兴向中国游客介绍埃及文化。”埃及导游阿姆鲁·蒂蒂站在金字塔前告诉记者。

蒂蒂曾到中国留学,说一口流利中文,主要接待中国游客。他说,疫情期间,大部分导游都“赋闲在家”而没有收入,“现在情况越来越好”,“又见到越来越多中国游客了,我非常开心”。

为吸引更多游客,埃及旅游部门近期出台诸如落地签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埃及旅游促进局旅游办公室负责人穆罕默德·萨拉马介绍说:“最重要便利之一是落地签证。我相信,这将有力促进中国游客来埃旅游。”

“五一”假期期间到埃及旅游的云南游客徐苔林告诉记者:“一路上飞机座位都是满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国旅客。”另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陈艺鑫说,这是他自疫情暴发以来的首次出境游,选择埃及是出于对这个国家风景名胜充满好奇。

萨拉马表示,中国游客对埃及旅游业乃至经济至关重要。“越来越多埃及旅行社希望拓展中国游客业务”。

欧洲:多国摩拳擦掌迎接市场反弹

在欧洲,随着中国出境团队旅游按下“重启键”,多个国家摩拳擦掌,迎接旅游市场积极反弹。

法国新程旅行社总经理房亭告诉记者,自从法国被列入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国家名单后,“关于旅游线路、产品、价格等的咨询电话和邮件信息源源不断,能明显感觉到旅游业回暖迹象”。

意大利参议院副议长吉安·马尔科·琴蒂纳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方期待意中两国人员往来有序恢复,双方经贸合作再次显著提升。

雅典国际机场传播和市场部负责人约安娜·帕帕佐普卢说,机场免税店推出了便于中国游客使用的支付方式,机场内也设有虚拟助手用中文提供相关信息,机场网站内容也有中文界面,“我们已准备好欢迎中国游客回归”。

一些国家从业者注意到了疫情后旅游模式的变化。斯洛文尼亚旅游局媒体公关部负责人马莎·普克拉维茨表示,不少游客正从大众目的地转向拥有原始自然风光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小众旅游地。期待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来斯洛文尼亚探索户外旅游,享受自然风光和丰富美食。

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期发布公告说,中国出境游对全球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并将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复苏。该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说,“中国出境团队旅游释放出积极信号,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活力,这将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记者:宋宇、任芊、姚兵、康逸、周啸天、郭文迪、陈毓珊、于帅帅、石中玉、孟鼎博、周玥、卢怀谦;报道员:塔纳;视频:沈浩洋;编辑:徐晓蕾、鲁豫、刁泽、王丰丰)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