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江津:传承村落记忆 讲好文化故事

2023-04-27 11:05:42  来源:重庆科技报

江津区中山镇鱼塆村美景。

隐匿山水之间,与鸟语花香为伴,古村落拥有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的美誉,也藏着绝不低调的旖旎风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津中国传统村落,找寻山水之间的那一份静谧。

鱼塆村——邂逅古老庄园文化建筑群

中山镇鱼塆村始建于元代之前,村里的民居始建于清代。村内有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是以历史文化为支撑、以古庄园为亮点、以民风民俗为特色的古朴村落。村子里,田野包围着众多青瓦白墙,清新绿意也伴随其间,古庄园、民屋建筑,鳞次栉比,远看就是一幅静默的水墨画。

枣子坪庄园始建于清朝末年,坐西向东,为土木结构,配有花厅、天井、铆厅、戏楼……庄园巧妙运用花厅,将左右厢房连接,使整个庄园形成对外非常封闭而对内十分开阔的空间格局。花厅窗棂全为深浅木质浮雕或镂空雕,图案多为曲折离奇的神话或古代戏文故事,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瓦屋头庄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刘氏家族所建。庄园矗立于青山绿水之间,虽谈不上气势恢宏,但绝对可以用小家碧玉来形容。该古建筑分为上中下三厅,两道石圆门、铆厅、厢房、古花窗及三个天井保存完好,目前是中山镇年代最久远的古庄园之一。

硐寨村——探秘客家宗祠建筑

塘河镇硐寨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因有硐寨群而得名。400多年前,一群原籍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人,挑着担子,背着包袱,顺长江而上,在今天的江津区塘河镇硐寨村杜家嘴一带插占为业,建起新家园,便有了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硐寨村。

硐寨村现保存古建筑3.5万平方米,每个古建筑院落格局为四合院或宫廷式,多以青石为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彩色浮雕,是巴渝民居和徽派风格相融合的典型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廷重祠,原为孙家祠堂。

廷重祠在充分继承了清代川东民居简洁、雄浑风格的同时,还融合了江南建筑灵秀的风格,是重庆地区客家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硐寨村的背后还有一片红岩硐寨群。长达10公里的绝壁走廊,最窄处不过盈尺,最宽处约数丈,时而悬在崖外,时而遮在崖内,隐藏在万仞崖壁和灌木树林中,极其险要。

站在硐寨口,视野开阔,山下风景一览无余:漫山遍野的醉人绿意,阳台透过云层撒在每一处角落,犹如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胜似仙境。

石龙门村——藏在塘河镇的“江南水乡”

蜿蜒逶迤的古老运河,掩映在绿树垂柳之中,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依山傍水,长满青苔的石板路在时光里低语。塘河石龙门村,俨然就是一个“江南水乡”。史料记载,塘河镇的石龙门村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陈姓从湖南移民到塘河石龙门,购买康家宅基地兴建院落,经一百多年五代人扩大兴建,才在青山绿水间缔造了这样一个质朴雅致的“世外桃源”。

石龙门村,暗藏着一座占地两公顷的神秘庄园——石龙门庄园,其庭院过道,就是按照龙门阵布局的。石龙门庄园是重庆庄园建筑中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由64根石柱和30多根大圆木柱擎起,由于附近无高山,远远看去,庄园的青瓦白墙轮廓,更显恢宏气势。进入庄园,穿房越院,重重叠叠,犹如进入《易经》中的“八卦迷宫”,分不清东西南北。

宝珠村东海沱——民间文化“博物馆”

在白沙镇深处,青山环抱间,有一片绵延约14公顷的传统村落,名为宝珠村东海沱。该村落形成于明朝,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现存古建筑有传统街区、流水寺、四合院民居、临江吊脚楼、酿酒厂、古码头等。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沿长江带布局,其建筑多为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小青瓦。外观造型多为底层架空干栏式,常利用挑楼、挑廊、挑阳台、挑楼梯等来争取建筑空间,建筑完好率为90%。

四合院、临江吊脚楼反映了先民依山而筑、靠水而驻的山水布局特征,吊脚楼建在临江的陡坡、峭壁,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让“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渝的活化石。宝珠村东海沱古街东华街建于明代,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高差,顺其自然而建。南靠山、北临江,建筑巧妙地利用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地进行布局,南北小巷开敞有序,民居院落布局合理,朴实无华。而古码头则是自古以来川南和黔北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