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财政予以保险补贴、申请认定更方便—— 重庆力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上新”

2023-03-30 08:47:28  来源:重庆日报

一台“重庆造”无人机,此前在国内首次完成了载荷负重200公斤级的海上超远距离物资运投任务;一款由渝企自主研发的麻醉深度监测仪,不仅实现全组件国产化配套,还突破了以往该类产品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3月28日在渝举行的2023年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发布会上,亮相的27个“重庆造”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首台(套)装备是经过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且具有知识产权,但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系统或核心零部件等。如果说重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脊梁”,那么首台(套)装备则是“先头部队”。

在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进程中,如何通过壮大首台(套)装备阵营继而推动全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发布会上,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政企研人士。

降低创新风险

首台(套)装备保险让企业创新动力更足

在首台(套)装备发展推广中,近年重庆实施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是一大亮点。

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赵阳介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然而在产品研发中,由于企业投入首台(套)装备研发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创新成果又尚未市场化,很可能会出现亏损,企业的创新动力也会因之减弱。

对此,作为国内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的试点城市之一,重庆形成政府部门牵头,通过保险公司设立险种,由产品生产企业投保、政府财政予以补贴、用户企业承保的方式,提高用户企业对产品的购买和使用信心,促进这些创新型产品更好地投放市场。

“将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品‘扶上马、送一程’,可以克服产品投放市场初期的应用瓶颈,有助于企业闯过技术关又闯过市场关,让它们的创新动力更强劲。”赵阳表示。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实施以来,产生了积极效果,一大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在渝企“开花结果”——

比如国家电投远达环保是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的领军企业之一,通过与中国人保重庆分公司签订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协议,对“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装备”进行投保后,企业将新技术、新装备推向市场的底气更足了,并持续推动后续创新研发。

又如赛迪热工是冶金行业热工环保工程技术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与中国人保重庆分公司签约首台(套)装备险后,企业累计获得1.25亿元风险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方便申请认定

重庆给出“官方指导版”

当前,重庆正处在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关键时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正是实现从“0”突破到“1”,再拓展到“N”的重要载体,发展前景广阔。

那么,重庆应如何持续提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供给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对此,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请认定给出了“官方指导版”。

按照《管理办法》,每年市经信委都将牵头制定《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下称《目录》),它是企业享受市级保险补贴政策、申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的依据,符合《目录》的产品可申请认定为首台(套)产品并申报后续政策支持,包括申请首台(套)保险补贴等。

“重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脊梁,是衡量区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表示,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动首台(套)装备在研发端和应用端两端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带动装备研发,以示范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打好“研发、认定、应用、推广、保险”等政策组合拳,推动了首台(套)设备实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应用。

截至目前,全市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销售超过700台(套),销售金额超过40亿元。

未来发展重点

院士建言围绕高端装备和储能产业“做文章”

在推动首台(套)技术装备发展中,哪些行业领域和产品需要渝企重点关注?发布会上,院士专家建言:可以围绕高端装备和储能产业“做文章”。

“高端数控机床设备直接决定了工业产品的精度、质量和附加值,是高端制造技术的重要标志。”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床装备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将加速应用于高端机床领域,发展高端绿色机床装备关键技术将是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王树新建议,面向新能源汽车、大兆瓦风电设备和深远海船舶等本地制造业优势产业,重庆需要加速研发一批高精密机床产品替代进口,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主动布局高端绿色专用机床设备,更好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缺乏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储能技术,是当前能源产业转型的最大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主席潘复生表示,目前国内外对于加大储能容量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现有储能技术在储存、应用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

“相比铁、铝、锂等资源短缺的矿产,我国镁矿资源极其丰富,占到全球镁矿资源70%以上。”潘复生介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镁矿存储、应用和研究的主要国家,发展镁矿储能产业正逢其时。例如,镁电池能量密度与锂电池相当,但成本最低只有后者的1/50,并且使用年限更长,安全性高,还有镁及其化合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展储能产业应成为两地产业合作重点之一。”潘复生表示,川渝发展新型储能材料及装备产业既有技术优势及产业基础,又有巨大市场需求和地理区位优势,川渝合作发展储能材料及装备产业潜力巨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