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春雨纷纷,铜梁区华兴镇犀牛村蔬菜育苗基地里,管理人员和20多位农民工正忙着培育高品质菜秧。
“蔬菜育苗基地占地面积120亩,其中一个智能化科技连栋大棚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31个独栋大棚9600平方米。智能化科技连栋大棚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正在基地了解菜秧销售情况的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周萍说,它的建成,颠覆了传统的露地育苗,实现了工厂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把传统的季节性育苗变为常年性育苗,也为高山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优质的种苗。
走进智能化大棚,棚内整齐安放着一排排的育苗架,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长方型的育苗箱,箱内均匀的圆孔内培育的各类杂交菜秧长势喜人。
记者注意到,大棚里配备了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启动控制柜的相关按钮,送风机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水空调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顶棚上方的保温棚和遮阳棚根据秧苗生长的需要和光照强度开启和关闭,既补充光照的不足,又降低强光的幅射,保证正常的光合作用。大棚外安上了生物质锅炉,在冬春气温低的季节,锅炉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道供热提升了棚内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培育秧苗的土壤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以有机基质为原料的“人造土”,它的原料由椰糠、腐殖质和复合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配制的土壤既疏松透气,又营养全面,通过容器栽培,还可以保水保肥。
该基地与重庆市农科院以及西南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由知名育苗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把科研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在政府支持和专家的指导下,基地顺利投入生产,培育的秧苗品质优良,通过订单销售到西南地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今年,西南大学还把华兴镇作为蔬菜育苗栽培研学实训基地,建立高产高效高质示范片。”基地管理员陶建英说,基地的建设不仅为蔬菜产业提供了优质秧苗保证,同时也通过业主+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使村集体每年有4万元的收入,入股农户除土地保底分红外,在基地务工,平均日工资在100元左右。
据了解,该基地还将新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恒温大棚、1000平方米的种苗展示厅。(通讯员 赵武强 李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