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融圈”再提速 “双城”阔步向未来

2023-03-03 18:19:49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产业互通。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第四个年头。

为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今年1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年多来,川渝两地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已初见成效;在新征程上,重庆又将如何将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2月17日—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的“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在重庆进行。6天时间里,人民网记者深入重庆14个区县的30多个点位进行实地采访,感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既有成效和广阔前景。

川渝携手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重庆造”的汽车,配套产品不少来自四川;金凤实验室将川渝携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梦想变为现实;311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让“川渝一家亲”的美好愿景变为两地群众的幸福实景……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年多来的累累硕果,也感受到了重庆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向纵深推进的决心和信心。

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汽车是川渝两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两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未来的新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将逐步演进为拥有类似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智能汽车机器人’。”2月18日,长安汽车首席软件架构师韩三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长安汽车工作人员演示自动泊车技术。人民网 胡虹摄

这样的构想,已在长安汽车多款车型上开始显露。“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对未来设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零起火”电池、“七合一”智慧芯等,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不仅推动川渝地区新能源汽车变革,更为重庆加速构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核心技术支持。

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内机械有序地工作。人民网 胡虹摄

1000多台机器人有序协作,机械臂伸缩旋转,激光焊接高速运转……在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智慧工厂,冲压完成一套汽车部件仅需5秒钟,这幅场景让记者大开眼界。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火热的汽车生产现场……这是重庆两江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推动两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作为重庆汽车产业的“主战场”,两江新区的汽车产业占到重庆全市的70%,聚集了10家整车生产企业及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为促进川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成立了8大产业联盟,汽车产业联盟则是其一。

“重庆整车制造实力雄厚,四川材料生产特点突出,两地同处于汽车产业300公里协作配套半径内,一辆‘重庆造’的汽车,身上多有来自四川的配套产品。”长安汽车副总裁王孝飞说。

据统计,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年产量近300万辆,占全国比重达到12%。通过深度融合,川渝正致力于高水平打造万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按照计划,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力争建成世界级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不仅是汽车产业跑出了“加速度”,在重庆,新材料生产也悄然成为千亿产业。

走进位于涪陵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合智能车间,10套切粒机正有序平稳运行,聚合物溶液像水流一般在管道内流淌,最终变成晶莹剔透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在智能化系统的助力下,整个生产过程高效且秩序井然。

重庆万凯公司展厅内摆放着各种用食品级PET材料制作的产品。人民网 胡虹摄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一家食品级PET供应商,万凯生产的PET瓶片主要应用于饮料、食用油等食品行业,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万凯共完成120万吨产能、100亿元产值。近期,还将在四川达州建厂,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

产业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

2月23日,2023年重庆市科技创新工作会交出了过去五年的成绩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增长1.9倍,投入强度提高0.48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6倍和2倍,科创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国家科创平台28个、增长35.9%……

坐落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自2022年6月揭牌投用以来,成果斐然。

金凤实验室展馆内展出的实验室最新成果。人民网 胡虹摄

目前,由卞修武、段树民、赵宇亮、董晨等院士领衔的20个科研团队已经入驻,到位科研人员190余人。疾病表型组学、智慧病理、生物合成实验室投入使用,病理时空组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等公共平台建成运营,涌现出智慧诊断、AI辅助的化学合成以及新药创制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这里建设实验室,有利于发挥重庆的创新资源优势,更有利于推动成渝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说,在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下,川渝科研团队在人才培育、平台搭建、学科交叉、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更加紧密。

“坚持科技研发,实现自主创新,是进一步做大产业链的关键。”涪陵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云说。

“涪陵造”的尼龙66就是研发与产业无缝对接的最好展现。2月19日,在位于涪陵白涛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展厅里,记者看到,这里展示着三种制备尼龙66的原料,以及制备好的白色颗粒状的尼龙66。

用尼龙66制作的空气开关。人民网 胡虹摄

“全球生产己二腈的工艺方法主要是丁二烯法、丙烯腈法和己二酸法三种。其中丁二烯法、丙烯腈法的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梁顺龙介绍,公司从2013年开始,组织团队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与高校研究团队合作,率先攻克己二腈技术。如今,重庆华峰生产的尼龙66终端产品已遍布众多生产和百姓领域。

科技与产业的转化远不止于此。在两江协同创新区,50家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员齐聚于此,组建院士团队25个,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21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个。

智能巡检仿生机器狗。人民网 胡虹摄

高校院所和科研人才在这里加速集聚,为科研创新培育了肥沃“土壤”。仅2022年,50家科研院所推出科研创新成果近300项,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的智能巡检仿生机器狗,已经投用于岩土与地质灾害防控和应急保障;具有巡航时间长、能垂直起降的氢动力无人机,已经参与森林巡检,预警森林火灾……

“我们力争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7000家和120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500家。”两江新区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梅芳说,未来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2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团结村站,这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始发地,伴随着一阵响亮的汽笛声,一列搭载摩托车配件、化工产品等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从这里走向世界。

“几年前,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所在的区域,大部分都还是田野荒地,现在这里早已从两山之间的远郊乡镇区域变成国际知名的开放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市场主体已从最初不到200家增加到5400余家,税收从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55亿元。

在重庆巴南区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货车不断进出,装货人员打包、装车分工有序;分拣机器整齐排列,分拣员有条不紊进行扫码、分拣……园区内一派繁忙景象。

一辆跨境公路班车正在等待装货驶出。人民网 焦磊摄

2022年,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实现市场交易额1040亿元,税收16.54亿元;跨境公路班车开通印度洋、尼泊尔2条南亚新线路,全年发车3366车次,总货值约22.01亿元。

借助“一带一路”,跨境公路班车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工具,通过跨区域平台合作、市内区域联动、川渝区域联盟、境外区域循环等方式全面融入重庆区域经济合作门户,有效促进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随着通道建设加速,来自东盟各国的商品在重庆的流转也变得更加便捷。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内的东盟商品集采城里,泰国的芒果木饰品、椰果零食,越南的榴莲酥等商品琳琅满目。

东盟商品集采城内商品琳琅满目。人民网 焦磊摄

据了解,东盟商品集采城定位为西部内陆地区对东盟货物的承接地,承接东盟货物的物流分拨需求,自开业运营到2023年1月31日,东盟商品集采城累计实现交易额约42.11亿元,2023年1月实现交易额约1.39亿元。

“东盟商品集采城完全建成后,可帮助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服务中国商品走向世界,为商品贸易提供物流、仓储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东盟商品集采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道建设将开放半径向外延伸了数千公里,税费征管改革则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的“最后一公里”。

“重庆、四川的事在这里都可以办。”2月20日,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负责人潘缙生向前来咨询的市民介绍。

川渝高竹新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携手合作共建。新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广安市138平方公里,重庆渝北区124平方公里。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的“桥头堡”,川渝高竹新区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是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平台,打破了税费征管的“行政边界、层级界限、空间分割”三层壁垒,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最后一公里”,中心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中心工作人员为纳税人开票。人民网 胡虹摄

“现在这个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开到了‘家门口’,比以前方便多了。”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居民李龙全一边办理租车费发票,一边感叹,“以往,办理税费相关业务,要往邻水县城跑,路上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现在,不仅节约了路程,而且几分钟就办好了。”

潘缙生介绍,经过梳理,川渝两地税费差异118项,新区财税金融局与广安市、渝北区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对接,已对50项税费政策执行口径达成一致,剩余68项正逐步统一,有效提升了纳税人的办税体验。

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百姓生活品质能级提升是重要指标之一。

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建设现场,建设者们铆足干劲忙碌。“预计明年底,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将全面建成。”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肖锋介绍。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效果图。渝北区委网信办供图

届时,江北机场将形成4条跑道、4座航站楼的布局,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飞机起降5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的需求。这将进一步提升运行保障能力和重庆机场交通的便捷性,有力助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黄连堡隧道施工现场。大足区委网信办供图

在重庆大足区,成渝中线高铁黄连堡隧道建设如火如荼。

大足区交通局副局长谢吉生介绍,成渝中线高铁建成投用后,从大足石刻站到重庆中心城区最快20分钟,到成都主城区40分钟,极大助力当地百姓快速融入成渝双城生活圈。

“不仅于此,乘坐成渝中线高铁,重庆大足到四川安岳只需要十几分钟。观赏完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还可以坐高铁去看安岳石窟的紫竹观音,让川渝石窟文化串珠成链。”大足石刻文化城管委会副主任周宇说。

为此,当地以大足石刻站作为基点规划建设核心区,打造集综合交通枢纽、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品质民宿等于一体,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大足石刻文化城”。“届时,将会吸引川渝两地甚至全国的更多的游客。”周宇说。

生活品质能级的提升,更体现在生态环境和民生实事上。

川渝地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81条,总长度1万多公里,涉及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琼江等,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川渝联合河长办的工作人员正在巡查琼江。人民网 焦磊摄

2月21日,蒙蒙细雨中,记者乘船穿梭在琼江之上,与川渝河长制川渝联合河长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巡查琼江。两岸点缀着成片的油菜花田,阵阵清香随风飘散。

琼江为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四川乐至县,流经四川乐至、安岳、安居和重庆潼南、铜梁等地,在铜梁安居镇黑龙咀汇入涪江。当地村民介绍,曾经的琼江,河面满是漂浮物,船只通行困难,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这一切离不开川渝两地的紧密联合和共同治理。

2020年4月29日,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与重庆市河长办公室举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双方决定“携手”共建琼江幸福河。通过联合治理,琼江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全国示范河湖。

“2022年,川渝跨界河流2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较实施河长制前提高4个百分点。”重庆市水利局水生态建设与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吴大伦说。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内网上自助区域。人民网 胡虹摄

2月17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内不少市民正在窗口办理各类手续。这个大厅涵盖出入境、社会事务、社会保险、人才等9个办事区域。最贴心的是,多个办事区域都设有“川渝通办”的窗口。

2020年,重庆两江新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川渝两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时至今日,政务大厅内有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可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等。

“我是四川雅安人,以前往返川渝两地办理养老金认定,路上要耽搁一天多时间,现在十分钟就办好了。”政务大厅川渝通办综合窗口,关晋康老人快速地办完了养老金认定,直夸“川渝通办”省事、便捷。

家住成都的黄学炳老大爷,退休后来渝看病。“以前在重庆住院都要将发票带回成都才能报销,现在一出院就全部结算好了。”黄学炳说,他今天过来就是进一步咨询了解异地社保、养老金等问题。

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的落地,将国家战略与两地群众的幸福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持续赋能,也让“川渝一家亲”的美好愿景变为两地群众的幸福实景。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开局之年。当前,重庆正在通过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描绘新重庆建设的美好画卷。新起点上,川渝“融圈”再提速,“双城”阔步向未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