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新春新气象,奋力开新局。2023年春节以来,全国各地旅游业持续回暖,出境游快速升温,多地景区、酒店、民宿迎来久违的爆满场面,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旅游市场迎来“小阳春”。
展望2023,旅游行业将迎来哪些新的变化和机遇?旅游业动能如何持续激发?就此,新华网旅游频道以“新业态·新机遇”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采访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展望2023年行业发展大趋势,进一步提振信心,谋求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韩怡呐)近日,“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办。来自海内外的多位旅游业者齐聚一堂,共话“和合共生—塑造未来旅游生态”,就旅游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现场多位与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均表示,1月份以来,中国旅游市场表现亮眼,复苏势头强劲,为旅游业变革创新与业态培育提振动力。但供应链重组仍需时间,旅游业的全面复苏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全年旅游市场保持乐观预期
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指出,预计全年旅游市场呈“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总体格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基于宏观的政策以及居民出游意愿、员工招聘、企业家信心等先行指标来综合研判,我们有理由对2023年全年的中国旅游市场保持乐观的预期,我们预计全年国内出游人次,旅游消费入出境旅游人数分别会恢复到2019年的85%、75%和40%,并于年底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途牛旅游网首席执行官于敦德在采访中表示,市场复苏的速度相比预期要更快。他介绍,2022年12月,公司业务量环比增长了一倍,到今年1月,实现了环比三倍的增长速度。春节后至今,出游热度仍得到了较好的延续。“我们对今年二季度的旅游市场充满期待,同时也认为在对暑期市场表现谨慎乐观的前提下,今年三季度,旅游市场会有一个不错的恢复。”
出境游方面,于敦德说到,出境游供应链涉及到境内服务、境外服务、酒店、航空公司、服务人员等等,这个链条上的很多元素都正待恢复,这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出境游产业链重构仍需时间
2月6日起,中国试点恢复赴泰国等20个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相关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出境团队游产品咨询量和订单量等大幅增长。自春节期间旅游热潮掀起旅游市场恢复大幕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出境游的巨大需求持续释放。
春秋集团总裁王炜在采访中表示,目前,航空市场的需求量很高,但从供给端来看,国内航司涌向固定的几个国家和城市,就会给目的地人力资源保障造成压力,机场地服、飞机保障等方面无法满足航班需求。同时,酒店、车辆等资源供给同样稀缺,当地旅游资源的恢复速度没有跟上中国旅游市场的复苏节奏,短时间内无法提供符合中国游客出游需求的旅游服务要素。这些因素叠加就造成当前出行成本偏高的现状。
王炜介绍,目前春秋集团在持续做好需求端的工作提升之外,在供给端也在协助相关供应链做好资源调配,“我认为,出境团队游试点运营的20个国家的航运情况,至少需要到四五月份以后才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人才建设是国内旅游产业链重构的重点
戴斌提出,入境旅游的发展重点同样是产业链重构。在促进旅游消费层面,品质生活比风景更有吸引力。同时,游客入境通道、境内便捷生活等方面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王炜介绍,中国文化的输出,即入境游的发展,是春秋集团战略层面的重要方向之一。
王炜认为,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周边的境外旅游客源地也有很高的出境需求,“关键是看我们怎么把目的地按照他们理解、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想要吸引境外游客入境中国旅游,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视角去发掘他们感兴趣的点才会更有效。”
要做好旅游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对人才的依赖度非常高。在谈及旅游市场恢复的情况时,于敦德表示,今年途牛的一大重要工作就是恢复和建设人才和组织,把优秀人才重新吸引回来。
王炜介绍,过去的三年时间,春秋集团的整体离职率不到15%。目前,春秋集团也在积极地进行人才招聘、储备人才。“除语言类人才外,我们希望更多其他行业如销售、人事、财务等方面人才也能加入我们,帮助公司开拓更多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