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以下简称:双城经济圈大会)举行。会议要求,要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
如何唱好“双城记”?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负责人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科技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川渝党政联席会第六次会议部署要求,认真落实袁家军书记、胡衡华市长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提出的“六项重点”“五个聚焦”,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的意见》的目标任务,着力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力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5%左右,科技型企业超过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抓好科技创新是一道必答题。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要把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三大科创高地作为战略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到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高效能科创体系,建设科创核心承载区。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市科技局正快马加鞭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争取张江国家实验室集成电路重庆基地落地,着力建设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等“重庆实验室”,加快创建轻金属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集聚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东软西南总部等高端创新资源,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市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
此外,市科技局正在积极布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发展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和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着力构建“原始创新—产业协同—产业落地”的创新体系,并依托《关于支持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建设“一区一平台”,加快形成“一区一特色”。
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双城经济圈大会要求,要强化科创赋能,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组织实施汽车核心软件、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大(重点)专项,强化企业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一体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场景和生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为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要构建“选种、育苗、成长、升高、壮大”科技企业全周期培育链条,以科技创新“五色图”、激励引导专项资金分配等多种手段调动区县积极性,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创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加快组建科创培育基金,构建‘点、线、网、面’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
市科技局负责人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为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首先要出台《重庆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用好各种惠企创新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构建产学研协同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水平与效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行动,绘制海外人才地图,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加快集聚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
此外,市科技局将通过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引进更多创新主体落户重庆。市科技局负责人指出,未来要深入推进川渝协同创新,高效协同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争取创建成渝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推动“万达开”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起点谋划打造成渝中线科技创新走廊。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推动重庆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主动开展科技合作,引进科技型企业、国际研发机构在渝落地。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