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瞧,咱这儿的蔬菜长得多水灵,而且都是高科技种植的,我们从云端就能知道蔬菜是‘渴’了,还是‘饿’了。”兔年春节前夕,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同福智慧农场的大棚里,村民周世杰正穿行其间,动作麻利地采收樱桃番茄。“啥时候打药、施肥、浇水,随时掌握,种出来的蔬菜特别鲜嫩可口。”周世杰笑着说。
周世杰口中的高科技,是智慧农场指挥中心的“智慧大脑”系统。空气湿度55%,土壤温度27.9度,土壤pH值6.1……在可视化数字化大脑的屏幕上,大棚里的各种指标信息尽收眼底。
“种植蔬菜不再看天吃饭,而是看‘数’种植。与常规大棚相比,智慧大棚可以节省人力约5%到20%。”同福智慧农场副总经理武峰告诉记者,河北联通通过5G网络、云专线等传输线路,将云端数据平台与各个监测设备进行数据连接,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氧气浓度、土壤温湿度等指标一目了然,种植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大棚各种设备的监测情况,并且进行预警分析。
以樱桃番茄的种植为例,武峰介绍,樱桃番茄在其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真菌性病害比较多,发病后传染性强,但有些潜在的病害表面上看不出来。如今一个叫“全自动孢子捕捉分析仪”的设备起了大作用。“分析仪能自动捕捉空气中真菌种子——孢子的含量,并通过5G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数据平台,方便工作人员科学准确地对大棚病害进行判断和处理。”
“以前是凭经验,一旦判断失误,或者出现新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收成。如今耕种、浇水、施肥、除病虫害等农作有了数据提示,有了‘智慧大脑’,果蔬种植更精细,让看天吃饭的农户们有了科学依靠。”河北联通农业解决方案经理张昊说。
唐山市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的农产品远销京津、东三省等地,是全国蔬菜培育典型村。在这里的蔬菜大棚中,依靠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赋能,一个“小喇叭”形状的温湿度感应器“大棚宝”成了农民智慧种地的好帮手。
说话间,李营村书记李志刚打开手机上的数字乡村小程序,点开“大棚宝”图标,手机屏幕上,一个西红柿大棚跃然眼前。屏幕的右上方,清晰显示出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
“之前都是用传统温度计测温,中午温度高了、晚上温度低了都要跑到大棚来看,不仅费时费力,稍不小心就会因为控制不好温湿度造成损失。现在村民在家里刷手机顺便就能看看大棚里的情况,一旦有异常手机马上收到提醒,很方便!”李志刚说。
张昊告诉记者,目前这样的智能“小喇叭”在唐山李营村覆盖了100多个大棚,在全河北已经应用了3000余套,平均每棚每年减少损失约2000元。此外,联通数字乡村平台覆盖河北3783个村庄,让村民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数字下田地,5G智慧应用大有作为。”张昊说,2023年将重点孵化数字农场、智慧大棚、农产品溯源等涉农、助农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数字化,让更多的智慧应用活跃在河北的广袤田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