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四川这一年,那些让我难忘的瞬间

2023-01-30 09:55:37  来源:新华社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2年,他们践行“四力”,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到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现场;从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山村农户到登顶珠峰的普通牧民;从守边护边数十年的母子到泸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从珍贵文物的考古挖掘现场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工地……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2年对四川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地震险情、极端高温、疫情防控……人们的生产生活面临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2022年对我而言也是极其难忘的一年,因为我在现场,用相机定格下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

在救援人员忙碌的身影中,在安置点小朋友稚嫩的笑容里,在普通人工作生活的日常中,爱的力量一次又一次感染了我,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被记录和传递。

灾难后的一个个暖心瞬间

↑2022年9月5日,核酸检测队工作人员在成都气膜方舱实验室的脱衣区换下防护服。

2022年9月5日中午,窗外猝然响起了地震警报,紧接着一阵剧烈的晃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时,我刚刚结束对成都气膜方舱实验室的采访,随后,立即和同事一起赶往雅安市石棉县地震灾区。

进乡方向的路没有完全打通,只能走水路。大渡河水奔涌,但穿梭于各个村庄间的救援人员毫无畏惧。我随救援人员一起在临时码头跳上冲锋舟,两岸的山体不断有滚石滑落,在水面激起层层浪花,已经有些松散的山体随时都有再次塌方的可能。

↑2022年9月8日,新民乡临时码头对岸的道路仍在抢修中。

为了尽快转移受灾群众,冲锋舟疾行于河面,伴随着湍急的水流上下颠簸,救援人员的神情却异常坚毅。看到在岸边翘首等待的受灾群众,他们的目光虽显疲惫但充满希望,我的心也稍微放松了一点儿。

↑2022年9月8日,在岸边翘首等待的村民。

作为摄影记者的我,感受着大渡河的汹涌,感受着救援人员的坚毅,也感受到受灾群众在惊慌之余流露出的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之情,以及受灾群众之间彼此扶持的互助之情。此时此刻的我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也是一个参与者,更是一个记录者。在一艘小小的冲锋舟上,所有的情绪都混杂在一起,在某一个定格的瞬间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2022年9月8日,在四川石棉县新民乡临时码头,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护送受灾群众回家。

雨一连下了几天,道路打通了,又不断被滑坡的山体覆盖,道路抢修作业持续进行,进入王岗坪乡的道路也变得异常难走。9月9日临近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王岗坪乡,安置点内物资充足,受灾群众和志愿者们正忙碌着准备午饭,安置点内有热乎饭吃,小朋友们也有志愿者的陪伴。

↑2022年9月9日,志愿者在给小朋友讲故事。

安置点内的“青青儿童乐园”,在众多的救灾帐篷中显得格外突出。中秋节将至,在志愿者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开始为中秋节做准备,他们用稚嫩却真诚的笔触写着祝福语,折着千纸鹤,为家乡加油打气。

↑2022年9月9日,小朋友折纸鹤为家乡加油打气。

看到我手里的照相机,他们十分好奇。一位叫骆雅萱的小朋友拉了拉我的衣角说:“姐姐,我想用你的相机给‘熊猫侠’拍一张照片好吗?”“熊猫侠”是这里的一名志愿者,地震发生以来一直在安置点陪伴着小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她。我答应了小朋友的请求,教她按下快门,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她开心地给“熊猫侠”展示。

↑2022年9月9日,骆雅萱小朋友给“熊猫侠”拍的照片。

临走时,小朋友说有神秘的礼物要送给我,原来是一束手折的玫瑰花,还给我拿了一个苹果,希望我明天来陪他们一起过中秋节。这个苹果真甜!

在震区的8天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翻山越岭来到王岗坪乡看看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中秋节这天,我如约再次来到王岗坪乡安置点内采访,骆雅萱小朋友一眼就认出了我,开心地对我说:“姐姐你果真没有食言。”然后又塞给了我一个苹果和一个月饼,“姐姐,你吃,我们还有。”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的满是希望。

↑2022年9月10日,小朋友递给我一个苹果。新华社记者周相吉摄

我用相机定格下一张张小朋友和志愿者的笑脸,我用心地报道着“他们的故事”,也拥有了“我们的故事”。

↑2022年9月12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举行的悼念活动中,参加悼念活动的人员为在“9·5”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高温下,给一群人带去一份关爱

今年四川的夏天格外炎热。成巴高速下八庙服务区,火辣辣的阳光下,一辆辆货车掠起阵阵热浪。在这里我遇到了谢聪军师傅,他是一名晒得黝黑的中年货车司机,平头,中等个子,偏瘦,我也从这里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跟车之旅。

↑谢师傅夜间驾驶卡车(2022年8月3日摄)。

这是我第一次爬上卡车的驾驶室,我发现很多卡车上总是挂着小电风扇,谢师傅告诉我尽管车里有空调,但是为了省油节约成本,很多师傅也不经常使用空调,宁愿自己忍受酷暑。

晚上10点多,暑热仍未消退,谢师傅从服务区开车1小时赶到四川巴中市某物流园装冻肉,第二天要将其运到300多公里外的成都郫都区某物流园。

装完货回到下八庙服务区已是次日凌晨。谢师傅说,以前各地服务区基本没住宿条件,过夜只能睡车上。

“在这里我不担心了。”当晚,谢师傅花25元在服务区“暖心之家”开了个标间,房间内的电视机接入了停车场监控画面,能随时看到车辆情况。

“暖心之家”是四川试点打造的一个货车司机党群服务点,可以为货车司机提供洗澡、洗衣、住宿、用餐、汽修等服务。

↑谢师傅在彭州市“暖心之家”驿站内洗漱休息(2022年8月4日摄)。

次日清晨,谢师傅在“暖心之家”的食堂用过早餐,把油箱加满,踏上了去成都的旅途。

↑谢师傅和妻子在成都市青白江区银犁冷冻批发市场点货(2022年8月5日摄)。

在路上的日子里总有妻子往车厢内装货,谢师傅在本子上记录点货,“有她和我一起,路上说说笑笑,就不觉得枯燥。”谢师傅有些感慨地对我说,“开了一辈子车,路过很多城市,却很少走进去,儿子在城里做物流,但一个月见不上两回,再干几年就退休,一家人要在一起”。

3天的跟车之旅让我对谢师傅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只是我的3天,却是他们的365天。以谢师傅为代表的货运人驾驶着庞然大物在城市间穿梭,十分显眼,但这个庞大的群体本身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奔波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但是在奔波的途中,有“暖心之家”在持续高温的伏天为他们提供一丝清凉,在寒冬中为他们奉献一点温暖,也能给他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一些感动。

黑暗中,是爱让他看见

一本书,一家人,一方小院,一年四季。王忠礼和他的家人在田园生活中体会着爱的真谛。

↑2022年8月2日,在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王忠礼和宇晓陪儿子在院中玩耍。

2009年,突然遭遇急性视神经炎的王忠礼在短短两天内失明。一向热爱读书的他并没有就此沉溺在黑暗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学习使用盲人电脑,从记住键盘上每个键的位置到学习打字,再到下载大量电子书阅读,最后自己开始写作,王忠礼从来没有因为失明而放弃自己,也正是因为他的不放弃,让他遇到了幸福。

他和妻子宇晓也因为文学写作结缘。当时还在武汉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的宇晓与王忠礼在一个写作群里相识,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成了文友。2013年在机缘巧合之下,王忠礼受邀去武汉参加活动,并在活动结束之后与武汉的文友见面,这也是两人第一次线下会面。此后两人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

↑宇晓为王忠礼读书(2022年8月2日摄)。

为了能让王忠礼读到一本书,宇晓每天利用下班时间,把几万字的书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为了证明自己有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王忠礼独自来到宇晓所在的武汉,在距离宇晓上班不远的地方租了房……文学让两个人越走越近,爱情的种子悄悄萌芽,经过考察,他们的幸福也得到了双方家人的认可。

如今他们的孩子王诚恩也快五岁了,一家三口生活在一方农家小院。房间里布置得简单而温馨,最显眼的就是两排塞得满满当当的书架。宇晓经常读书给王忠礼听,喜欢表达的小诚恩也经常让爸爸听他讲百科全书,小手握着大手在书上比画着图案。

↑王忠礼和儿子在读书(2022年8月2日摄)。

王忠礼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小诚恩一会儿有妈妈陪他搭积木、一会儿有爸爸陪他做游戏,欢声笑语洒满了整个院落,满满的爱意也在这个三口之家中传递。

↑宇晓和儿子在院中玩耍(2022年8月2日摄)。

↑王忠礼和儿子在院中玩耍(2022年8月2日摄)。

这一年我走了很远的路。一次次踏上高原,一次次走到田间,一次次穿过城市,我的足迹在巴蜀大地慢慢延伸……

↑2022年6月18日,四川省昭觉县四开镇好谷村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农户在进行芹菜苗移栽。

↑2022年6月24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农民在田间劳作。

↑2022年11月8日,工作人员在四姑娘山长坪沟景区内牵马行走。

这一年我领略了很多风景。站在悬崖村望向远处的群山,从高空俯瞰九寨沟那一抹动人的“蓝”,在雪山下同藏族同胞一起跳锅庄舞……

↑2022年6月18日,游人在通往悬崖村的钢梯上。

↑2022年11月24日拍摄的九寨沟景区内的诺日朗瀑布。

↑2022年11月5日,小金县向花村村民在雪山下跳锅庄舞。

↑2022年9月25日,陈望慧在四川阿坝州小金县新桥乡共和村的玫瑰园中与村民交流。

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人: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科研人员、脱贫群众、基层干部……这一年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在困境中乐观向上、在逆境中坚忍不拔、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宝贵品质。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观看刘琼2022年的其他报道↓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刘琼

编辑:谢秀栋、徐嘉懿、周大庆、邵泽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