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大足:推动城乡美美与共 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2023-01-17 15:27:22  来源:重庆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认定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大足区位列其中。

近年来,大足区作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有机融合,加快实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

2022年,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833元、22803元,分别增长4%、6%,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持续提升。

提升城市品质 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宏声广场—龙中路—插旗山大桥沿线地处大足老城核心区域,该片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聚集了住宅小区、临街商业、广场等各类建筑,因历史久、人气旺被认为是大足人的母城记忆。

2022年9月,龙中路片区启动更新改造项目。从打造非遗记忆传承馆、大足画展艺术馆到增设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从改造裙楼商业到激活濑溪河生态景观带;从设计人行道浮雕地砖文化引线到增加文化互动装置……龙中路片区更新改造项目正着力完善生活功能、产业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安全功能,加快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打造就业创新载体、保护修复绿地绿廊绿道、积淀文化元素魅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一方面,为城市留住根脉、留存记忆、留下“老味道”;另一方面,依据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实施有机更新,该项目不仅成为大足区母城城市更新项目的示范段,更是大足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个生动案例。

截至2022年底,大足区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40个,建筑面积208.9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1617户;正在改造老旧小区72个,建筑面积78.3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8234户。据介绍,2023年-2025年,全区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48个,建筑面积191.0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830户。

2022年,大足区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形成大足区“城市发展优势清单”“城市发展短板清单”等城市体检报告。

“围绕建好独具大足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需要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经科学编制《大足区建设城乡融合示范行动计划(2022-2025年)》《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重庆市大足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

同时,立足全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统筹生态保护格局、农业开发格局与城镇开发格局,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三极多点,两轴一圈层”的城乡空间结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10.6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56.45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92平方公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

随着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愈发引起社会重视。

近年来,大足区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并入智慧停车、路灯、楼宇灯饰等子系统,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管理“一屏通览”,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化,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比如,率先于渝西片区启动城市管理问题智能AI采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大足区南山双向隧洞智能监控全覆盖”“大足区建筑工地视频数据综合应用系统”等城市管理智能化应用场景;升级区路灯智能照明控制模组,完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路灯精准控制。

下一步,大足区将继续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坚定推动“一中心三组团”向心发展、协调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加快建设站城一体、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封面”,着力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能级,增强辐射带动力。

推动乡村振兴 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2年12月,重庆第四批美丽宜居乡村名单公布,大足区铁山镇胜丰村、棠香街道冉家店村、三驱镇千佛村、中敖镇观寺村、铁山镇高龙村5个乡村榜上有名。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2022年,大足区启动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农村旧房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城区、景区、园区”深度融合。

据介绍,大足区立足渝蓉高速和石门山、石篆山、南山石刻旅游公路沿线以及隆平五彩田园实地风貌,组织委托四川美术学院等专业设计单位深入调研、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屋顶、墙面、庭院等重点整治内容,打磨整治细节和亮点。比如,实施“厕所革命”,严禁污水乱排乱放;根据农户意愿,选择本地常见果树、花卉和建材等进行穿插搭配,按实际情况建设部分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景墙。

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房屋整治3170户、庭院整治1356户、农村改厕5000户,清理拆违治乱586户,整治面积达51304平方米,促使农村房屋“旧貌换新颜”,并基本实现“一湾一景”的整体效果。

1月6日,中国·重庆第八届大足黑山羊节暨2023年大足区迎春惠民消费季活动在大足昌州古城启幕。活动期间,多项旅游惠民活动、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民间民俗歌舞展演等纷纷呈现,不仅释放了消费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大足黑山羊知名度。

据介绍,大足黑山羊是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资源,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同时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黑山羊品种,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大足黑山羊存栏18.9万只、同比增长6.9%,出栏23.6万只、同比增长4.9%,存栏种羊6.5万只、新增1万余只。目前,大足黑山羊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成为大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为了进一步推动黑山羊产业发展,2022年大足区安排财政补贴资金1390万元、建设项目14个(含1个万只羊场),现已有8个项目完成验收,6个项目完成进度验收,共拨付项目款1145万元。同时,继续推广以腾达牧业、瑞丰农业、凯远农业等为龙头,走“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路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大足黑山羊养殖规模化增长。

2022年,大足区修订完善《大足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根据计划,到2026年末,全区新建或扩建大足黑山羊保种场2个、核心育种场10个、扩繁场(户)200个,生产种羊40万只,联动川渝共建年产200万只山羊产业集群,建成中国南方黑山羊供种高地和商品肉羊加工基地。

除了大足黑山羊,水稻、大足冬菜也是大足区重点培育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区“稻+”面积5万亩,通过推广“稻+鱼”“稻+油”“稻+药”等模式,年平均水产品产量3500吨,产值超1.4亿元;建成“冬菜博物馆”和“冬菜博物苑”,年产冬菜1.05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亿元。

2022年,雍溪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棠香街道和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示范村,一幅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大足区展现新篇章。

深化融合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2022年盛夏,漫步大足区五星社区的“如梦荷棠·山湾时光”,1000亩太空荷花和香国海棠,呈现一派秀美景色,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赏游玩。

“如梦荷棠·山湾时光”是大足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项目之一。2021年,棠香街道五星社区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机遇,以谢家湾37.17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鑫发集团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余万元打造“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让小山村逆袭成了网红打卡地,也带火了周边的农房。

“城乡融合的示范,最终落脚点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快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打造“乡”的魅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有机融合。

2021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实施方案》,明确大足区承担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等3项试验任务。

为了激活农村宅基地这个庞大的“沉睡资源”,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健全农村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农村宅基地监管机制,逐步破解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盘活宅基地1026户,为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300余万元,其中闲置农房租赁年租金收益达200余万元。

随着城乡快速发展,大足区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满足群众服务需求。比如,推动城乡交通融为一体,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347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关爱未成年人保护,全面建立覆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的未成年人保护关爱服务网络;提高城乡救助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一张蓝图绘到底。展望2025年,大足区力争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人、7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足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实践经验,建成全市乃至全国的产城景人深度融合、农文旅商一体化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刘茂娇 孔德虎 马菱涔 图片由大足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