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日,二〇二二年度重庆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家颁奖典礼在重庆举行。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137家企业上榜,入选企业数量位列西部地区第2位、全国第12位,这是2022年工信部评定的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上,专精特新渝企的“成绩单”,该批次入选企业的数量是我市前三批入选总数的1.2倍。
此外,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近8成。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2484家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8成;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5家,制造业企业占比近9成。
如今,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推动全市制造业乃至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智能化改造练就“绝活”
全市去年累计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成数字化车间379个、智能工厂49个
刚进入新年,从事半导体零部件生产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庆臻宝实业有限公司,离子熔射工厂、半导体部件工厂等多个厂区“火力全开”,生产线上作业声不绝于耳。
“去年企业订单实现跨越式增长,今年也要开个好头!”臻宝实业董事长王兵说,在保障完成订单任务的同时,今年企业还将筹备碳化硅材料研发线投产,“每个人都恨不得分成几个人用。”
能够持续接到市场订单,源于臻宝实业持续实施的智能化改造——自2020年成功创建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数字化车间以来,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让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从而不断加速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进度,迅速抢占半导体蓝海市场。
类似臻宝实业这般,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掌握“绝活”,在产品细分领域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是去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从事汽车产业领域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创达(重庆)汽车科技公司同样通过智能化应用练就了“绝招”。
“我们将手机、平板设备等智能软件开发体系应用到了汽车领域,让车载系统形成类似手机的操作和使用体验。”中科创达负责人说,在目前全球40个主流汽车品牌中,超过7成都使用了中科创达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
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处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通过实施制造业智能化赋能行动,特别是围绕专精特新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来“做文章”,全年累计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成数字化车间379个、智能工厂49个,智能化成为专精特新渝企的“标签”。
成为“补短板”“填空白”代表
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情况与全市产业结构高度契合
去年12月26日,全市重点“小巨人”企业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全市首个科创板上市企业。
成立近20年来,山外山始终专注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透析机关键技术研发,其研发的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持续血液净化系统和第一台在线式血液透析滤过机,均填补了我国数字医疗领域的空白,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
目前,山外山的血液净化设备在国内外累计实现装机1万余台,不仅在国内1000多家医院实现终端装机,还远销希腊等63个国家和地区。
专注细分领域实现成长壮大,并在去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还有重庆瑜欣平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去年5月,瑜欣平瑞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
瑜欣电子以制造和销售电子、机械等配件产品为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应用高新技术和智能工艺,已拥有发明专利100余项,其研发的核心电子控制器成功弥补了国内数码发电机变频技术短板。
目前,瑜欣电子的核心产品——通用汽油机点火器,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1,其数码变频发电机变流器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3。
“一批像山外山、瑜欣电子这样的细分市场行业‘领头羊’,充分展现出专精特新渝企的‘硬实力’。”市经信委负责人说,全市2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装备、电子、汽车、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这些都是我市支柱产业,表明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情况与全市产业结构高度契合。
细数去年我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发展趋势,具备了“6789”的特征:超6成企业的年度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7成企业来自国家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超8成企业深耕本行业在10年以上,超9成企业都是各自行业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代表。
另外,从去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点来看,呈现出“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研发体系完善,补链强链效果好,企业管理水平高”等5类特点,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引资”“引智”双管齐下
“渝企金服”平台累计服务企业5.4万家;300名专家面对面联系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比如,全市重点“小巨人”企业之一、专注微创手术工具研发生产的重庆西山科技,其手术动力装置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不过这位行业“模范生”亦曾遭遇资金难题——此前企业一笔贷款无法及时偿还,一度面临逾期风险。
得知这一情况后,两江新区财政局当即派遣工作人员,协助西山科技申报财政贴息50%优惠专项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治标还需治本,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松绑”?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政、银、企”对接,形成“政府基金+社会资本+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矩阵,截至去年底,“渝企金服”平台累计服务企业5.4万家,帮助企业融资1644亿元。
专精特新企业不仅需要引资,还需要引智。比如,面对如何上市等“成长的烦恼”,它们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扶持,也需要“智囊”出谋划策。
为此,去年我市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企业诉求解决渠道,在区县层面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一人”服务全覆盖,帮助企业解决一批涉及用地、用电、用工的发展难题。
去年我市还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办公室等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比如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专精特新专区,全年累计服务企业9500多次,包括发布2批、45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包,提供了数字化赋能、管理咨询等专属服务。
我市还形成专家“点对点”服务对接——从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中选出114名专家,为全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并分区县、片区安排300名专家面对面联系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通过“引资”和“引智”双管齐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得到实实在在地支持,打好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五项培育举措助力“新突破”
推动梯度培育、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为企业智能化赋能、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
梳理去年我市新增的157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13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发现,这批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软件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其中不少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在近年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推动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与全市制造业发展走向一致,其发展韧劲和引领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取得亮眼成绩后,接下来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变得更“强壮”,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再突破?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生成、成长、壮大、上市”这4个成长发展周期,通过采取“推动梯度培育、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为企业智能化赋能、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等5项举措,培育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比如,推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今年我市将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种苗企业,包括广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聚力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而在为企业智能化赋能方面,我市将通过定期发布专精特新企业产品服务供给清单、产业下游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实现供需信息互通,以此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实施智能化改造,并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联动,在供应链、金融链、人才链、创新链开展更多合作。
数说>>>
重庆137家企业上榜工信部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重庆入选企业数量位列西部地区第2位 全国第12位
该批次入选企业的数量是我市前三批入选总数的1.2倍
家底
2022年
全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近8成
预计全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
截至2022年底
全市有2484家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8成
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5家,制造业企业占比近9成
特点
超6成企业的年度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
超7成企业来自国家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
超8成企业深耕本行业在10年以上
超9成企业都是各自行业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