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不负重托为人民 创新开展代表工作

2023-01-10 09:28:45  来源:重庆日报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必不负人民重托。

五年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创新开展代表工作,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推动代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探索创新

率先推行代表履职量化登记管理

如何评价一位人大代表是否称职?

市人大常委会将破题关键聚焦在指标量化上,在全国省级人大率先推行代表履职量化登记管理,精准解决代表履职“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341 311’基本要求告诉我们,至少做到什么样,才算合格的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贺帅帅介绍,“341 311”源自2019年6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主任会议通过的《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活动登记办法(试行)》。

该办法明确提出了代表年内、届内履职活动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即一年内,在市人代会期间的审议发言不少于3次,闭会期间参加各项履职活动累计不少于4次,提出议案或者建议批评和意见不少于1件;一届内,参加代表履职培训不少于3次,为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不少于1件,向原选举单位述职不少于1次。

这让代表履职有了更明确方向,推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累计组织开展代表走访、接待群众活动16万人次,参加代表6300余人次,收集处理社情民意10万余条;认真推进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工作,述职率达到100%。

常态化学习培训

持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代表作用充分发挥,关键在履职能力。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加强代表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市五届人大代表产生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培训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代表培训。届初,举办多期培训班,对600余名新任市代表进行轮训。届中,通过集中开展专题培训、赴市外学习培训、远程视频培训等方式,先后举办代表培训班13期。近年来,市人大代表人均参训6次以上。

加强对区县乡镇人大干部的培训。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培训班7期,赴外地举办培训班1期,累计培训区县乡镇人大干部1700余名。2022年1月,区县乡镇人大换届后,及时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印发《新一届区县乡镇(街道)人大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将基层人大干部全部纳入。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全力支持保障依法高效履职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高效履职,推动代表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认真服务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先后组织开展会前集中视察、学习10余次,协助提出议案28件、建议968件,组织闭会期间专题调研12次。创新开展川渝两地全国人大代表协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活动。五年来,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到所联系的市人大代表联系组参加活动共189人次。

分片区开展代表主题活动,提升活动聚焦度、实效性、影响力。会同各选举单位和市人大各专委会,组建了39个市人大代表联系组和8个市人大代表专业组,起草印发《关于加强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意见》,明确和规范本届代表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落实每名基层市代表任期内至少列席一次常委会会议等机制,基层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400余人次。

五年来,市人大代表累计开展视察活动788次,开展专题调研1300次,提出工作性建议1009件。在经济社会发展浪潮里,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级人大代表冲锋在前、担当实干,用实际行动发挥代表作用、展现代表风采、践行代表承诺。

创新代表工作方式

审核公开代表建议4744件

代表家站(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站、活动站、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可以有效解决“代表不知在哪接待群众”“群众不知到哪找代表反映问题”的尴尬。

2019年至今,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交流会,规范建设代表家站点10103个,近6万名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混编进家站点开展活动。

代表履职质量,直接决定着人大整体工作的质量。五年来,我市率先实施代表建议办理“两次评价”机制。代表建议答复函回执和答复函承诺事项落实情况回执,直接上传到代表建议办理信息系统,对不满意的与承办单位和代表积极沟通、重新办理,推动代表建议办理由“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市政府办理代表建议工作,问得精准、答得诚恳透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的163件重点督办建议已全部完成督办。依法审核公开代表建议4744件,接受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桩桩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