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河,全长100公里,是长江一级支流,其中永川段88公里,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承载着流域内75万名永川人饮用水以及25812公顷土地农用水保障功能。
临江河曾清波浩淼,有着“三河汇碧载千秋,海棠香国自芳流”的美景。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临江河污染渐次加深,水体变黑变臭。
永川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打响了综合治理攻坚战。
如今,临江河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Ⅲ类,2020年被评为我市“最美河流”。
今年4月,水利部在重庆等7个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省市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永川临江河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临江河的蜕变,其实是近年来重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渝中区解放西路,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2标十八梯站项目部,一股股水雾如同细雨般落到每个人脸上。
“我们在出入口处安装了钢结构大棚顶棚喷淋设施和车辆进出冲洗装置,能有效减少扬尘。”项目部安全总监魏文斌介绍,每辆渣土车出场前都要在门口等待冲洗,工作人员通过便携式遥控器进行控制,对车辆底部和轮胎进行冲洗,确保不带泥出场。
整个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数字信息化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扬尘、噪音、气象监测,接入智慧工地环境监测系统。
“智慧系统会对包含PM2.5、PM10在内的扬尘数据进行超标报警,同时联动智能喷淋系统,自动控制雾炮、围挡降尘喷淋的打开及关闭状态,实现自动降尘喷淋。”魏文斌说。
正是因为重庆突出大气环境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11月30日,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同比增加7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评价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指标全部达标。
在“蓝天”越来越多的同时,重庆的水环境质量也持续改善。
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为100%。
目前,重庆土壤、地下水、声、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连续3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年9月10日起,大足区玉滩水库进入了捕鱼丰收季,预计可捕获鲜鱼40万斤左右。
大足玉滩水库的鱼类以花鲢、白鲢为主,养鱼可以达到“以鱼净水、养鱼增收”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玉滩水库不仅每年能产出生态鱼120万斤左右,而且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2019年7月,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玉滩水库曾因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达不到国家良好湖泊保护目标要求而被挂牌督办。
大足区出台了“玉滩水库流域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外源截污内源治污和水生态修复,玉滩水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不仅是玉滩水库,重庆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有关要求,制度化、规范化督促各类“中字头”“市字头”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中化涪陵的石膏堆场,在投入30多亿元实施整体环保搬迁后,不仅修复了长江岸线生态,还建成了石龙山公园;巫山县建平乡建坪村的采石场,形成了陡峭的硬质坡面3万余平方米,矿渣堆积平台及缓坡面3万余平方米,经过系列修复,采石场全域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
截至2022年11月,两轮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1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96项;四年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3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1项,铁峰山违建、“散乱污”企业等一批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5%以上,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
今年9月22日,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正式启动,这也是全市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
两江新区将在2023年实现“4321”目标,即即构建政策标准、基础设施、市场服务、组织管理“4”体系;以项目、产业、区域3个层面为突破,形成示范效应;完成至少2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融资;实现1项总的量化指标,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资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以上,形成碳减排能力50万吨/年以上。
预计到2025年,两江新区将建成2-3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碳排放强度低至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重庆印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加快构建“1+2+6+N”政策体系。
在两江新区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城市的基础上,重庆还组建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上线全国首个“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过44%。
此前,重庆银行向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提供了4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4500万元的贷款,是以该公司拥有的10万吨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担保。
这是重庆银行第一笔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也是我市持续开展碳金融创新业务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积极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激励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期探索,绿色金融持续放量增效。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缙云山是重庆主城的一片肺叶,与嘉陵江相连,形成北碚区独特的风景线。
北碚全面启动缙云山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试点工作,并申报国家级试点,依托科学自然里、缙麓生态城等9个子项目,推动缙云山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促进北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北碚区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被纳入试点。
试点项目将以“区域环境治理+文旅康养、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为主题,围绕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结合北碚区在仪器仪表以及工业电子传感器领域的产业优势,招商引资一批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开发与环境治理相互关联、有效融合,打造“山水林共生、产城景融合、业游居相宜”的美好生活场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
这是重庆近年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又一成果。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实施了34项年度改革任务,并着力加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重庆完成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修改,加快《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修订和《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重庆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制定等。
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