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开辟多种就近就业渠道 帮助脱贫人口就业

2022-12-26 09:28:32  来源:重庆日报网

12月23日,开州区长江职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在一家名为“味吉客”餐厅的后厨,厨师李发林忙得热火朝天。颠勺、起锅、浇汁,一盘香气扑鼻的干烧鱼端上顾客的餐桌。

今年9月,受疫情影响,这位来自开州区高桥镇大坪村的脱贫户无奈辞去深圳某餐厅厨师的工作。返乡后,他求职屡屡碰壁,后来在当地帮扶干部的推荐下,在附近的创业园区找到一份厨师工作,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有事干,穷根断。在我市,像李发林这样回乡重新选择岗位成功就业的案例并不鲜见。今年以来,重庆通过就近就业、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就业渠道,帮助79.4万脱贫人口找到工作。

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

今年21岁的李发林,母亲早年去世,父亲二级伤残,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有些稚嫩的肩膀上。

在参加当地的烹饪技能培训后,李发林顺利考取了厨师资格证。凭借一技之长,李发林今年上半年在深圳找到一份厨师工作,一个月有7000元的收入。但由于餐厅经营惨淡,李发林工资大幅下滑,只得回到开州老家,重新谋求生计。

10月中旬的一天,高桥镇经发办负责人王家富在一次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李发林的情况。他把李发林的就业意愿告诉了开州区乡村振兴局就业培训科科长许波。

许波马上给长江烹饪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张玲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岗位。“有的,我们这儿正缺厨师。”张玲说,学校位于开州区重庆长江职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园区内共有50余家企业入驻,餐厅不愁客源,厨师比较紧俏。

经过牵线搭桥,一个星期后李发林就上了岗。“每月有5000多元工资,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到家人。”李发林满意地说。

“我们通过产业园区、以工代赈项目、帮扶车间等就业渠道,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对于招用脱贫人口数量多、帮扶效果好的企业和帮扶车间,还将给予相应的奖励补贴。”市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增4200余个临时性公益岗位兜底就业

年近花甲的白巨明,这两年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

这位垫江县白家镇静峰村的脱贫户,老伴在去年摔断髋关节,30岁的儿子今年又突发脑梗住院。两年来,为给妻儿治病,家中的积蓄已用光。

好在白巨明有着一手木工手艺,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在重庆主城的一处工地上做木工。由于上了岁数,工地上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今年7月白巨明回到家乡,打算边照顾家人边做点木工散活,但活路少之又少。

白巨明返乡后不久,村上的帮扶干部郭素兰便来走访了解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要有一份工作作为稳定的收入来源。”郭素兰告诉他,村上新开发了一批临时性公益岗位,工作强度不大,如果有空闲时间还可以同时干其他工作。

在郭素兰的推荐下,白巨明顺利申请到村上的临时性公益岗位,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清扫公路,一个月只有600元的工资,但空闲时他还可以到附近的果园打工,加起来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可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

“我们在全市有针对性开发一批环境消杀、卡点值守、物资对接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将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人员作为主要安置对象。”市就业局副局长李云勇介绍。

目前,全市在原有公益岗位的基础上,新增4200个临时性公益岗位,为脱贫人口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群体及时提供就业兜底帮扶。

实施“雨露计划+”助脱贫户子女就业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对于脱贫人口而言,掌握一项过硬的就业技能,才能让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稳。

今年7月,三峡职业学院2019级电子商务技术毕业生张凤,与当地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负责公司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工作,底薪为2000元。

张凤是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的脱贫户,是“雨露计划”的受惠者之一。在2019年,张凤申报了“雨露计划”,进入三峡职业学院学习电子商务技能,每年有5000元的助学补助。作为一项针对贫困家庭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雨露计划”帮助全市近10万名脱贫户子女掌握就业技能,顺利毕业。

在“雨露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市乡村振兴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共同启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将支持范围由职业教育环节延伸到了就业帮扶环节,组织引导脱贫家庭子女入读职业院校,提升技能素质,并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

7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等23家职业院校与23家企业签约参加“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为“雨露计划+”毕业生提供从“校门”到“厂门”的就业渠道。

“我们把脱贫人口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对象,开展特色职业培训,设置挖掘机操作、叉车操作、劳务经纪人等28个专业,确保有培训需求的脱贫人口至少掌握一项技能。”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