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这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凝练而丰富的概括,折射美丽中国践行绿色理念、发展绿色经济,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重庆积极践行两山论,聚焦双碳目标,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一个个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动变革在乡村实践,形成一股良好的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城乡统筹发展网从重庆生态经济、生态铁军、生态治理三方面切入,立体勾勒重庆在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成果,方便读者走进重庆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丰富世界。
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李文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污水治理一直是人居环境整治的“老大难”。涪陵通过生活污水资源化项目的创新实践,将生活污水变农田灌溉水,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难题,同时实现变废为宝、化肥减量的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创新实践,污水资源化利用破难题
蓝天白云,峰峦叠嶂,林海茫茫,涪陵区大木乡武陵村呈现出浩瀚幽静的秀丽风光。地处武陵山脉,海拔1500多米,且毗邻武陵山森林公园。每逢盛夏,这里就成了游客们休闲避暑、度假养生的好去处。
大木乡
“非旅游季常住人口约150户150人,旅游季节避暑人口约2000人。”武陵村大木乡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陈锋介绍,但是由于原来村里的污水设施处理效果不好,每逢夏天,村里的污水排放混乱,导致居住环境脏、臭、差等,极大影响了游客们的旅游体验。
如何彻底解决污水治理这个难题?
“这里的居民点点位分散,单个居民点污水产生量少,如果沿用城镇模式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或长距离纳管,成本高、水量少、运行难、效益差。”陈锋表示。
最终,涪陵生态环境局结合武陵山风景区内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和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现状,采用“一体化深度处理+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对该居民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村里厕所均为改革卫生厕所,厕所粪污、厨房、洗浴等各类农村生活污水混合收集,通过下水管道汇集到收集池。”陈锋介绍,“然后经过沉淀、发酵、降解,最终通过管网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到附近的土地用于灌溉。”
生活污水资源化项目
据了解,该工程总投资264.39万元,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生态调控池、还土管网系统,建立起“化粪池出水—生态调控池(调节水量、自动控制、曝气)—管网延伸至庄稼地—智能化浇灌”模型,推进污水资源化和化肥减量化,既降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本、消除农村生活污水直排乱排,又减少土地化肥使用、通过喷灌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发展生态有机绿色农业。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体化深度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在涪陵全区推行后,预计涪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户覆盖率将达93%,年节约灌溉水量约23万方,年节约氮磷肥用量130余吨。
全力推广,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据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治理资源化项目一是针对周边土地较少且邻近长江、乌江、饮用水源地等水环境敏感点的集中居民点,修建一体化设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二是针对周边土地消纳量较大,且不具有水环境敏感点的集中居民点,修建资源化利用设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污水还土利用。
自试点成功以来,2021年,涪陵区筹资8000多万元,在78个农村居民点推广,年节约灌溉水量约23万立方米,服务周边人口约1.6万人,2022年,涪陵区将再投入6000万元,因地制宜继续建设剩余53个农村居民点资源化利用设施,建成投用后,将实现全区10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污水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处理难、运行难的问题,而且对于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木乡场镇
正是得益于污水治理资源化项目这种创新实践,以及涪陵区全面治污的高强度高执行力,2021年,长江、乌江涪陵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涪陵辖区97个中小河流监测点位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比例由2017年的57%提高到94.7%,实现历史性突破,筑牢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了一方绿水青山。
涪陵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是重庆市高度重视污水治理的缩影。
长期以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长效运维管理,多措并举,高标准高质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以实际行动来还人们一个美丽的人居环境。全市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累计完成4100个行政村社环境整治,完成率达到45%。
如今的重庆变得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干净、美丽的底色和成色展露无遗,尽情舒展出“行千里,致广大”的好山好水好风光。